《奉呈虞侍讲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8:48:21

文帝中兴戢武威,元臣高步列彤闱。

玉鞭调马陪春宴,银扇回鸾从夜归。

立仗官曹移讲席,捧香侍女拂朝衣。

龙舆一去桥山远,独抱孤云万里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呈虞侍讲三首 其一
作者:倪道原

文帝中兴戢武威,
元臣高步列彤闱。
玉鞭调马陪春宴,
银扇回鸾从夜归。
立仗官曹移讲席,
捧香侍女拂朝衣。
龙舆一去桥山远,
独抱孤云万里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文帝时期的盛况:文帝重新兴起,削弱武力;元朝的文官们高高在上,列队于宫廷之中。春宴上,玉鞭轻调,骑马陪伴;夜晚归来时,银扇轻摇,优雅随行。官署的讲席被移至新处,侍女捧着香炉,轻拂文官的朝服。龙舆一去,桥山遥远,我却独自怀抱着孤云,飞向万里之外。

注释

  • 文帝:指的是汉文帝,即汉朝的开创者之一,著名的中兴之主。
  • 戢武威:削弱武力的威势。
  • 元臣高步:元朝的文官们高高在上,意指他们地位尊贵。
  • 彤闱:红色的宫殿,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 玉鞭:形容骑马时用的鞭子,象征着春宴的豪华气氛。
  • 银扇:用银制成的扇子,显示出贵族的奢华。
  • 龙舆:皇帝的车驾,象征权威。
  • 孤云:比喻诗人孤独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道原,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善于运用典故和隐喻,表达内心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文人政治崛起的时期,诗中通过对春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文官的风光和对权力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宴为背景,描绘了文帝时期的盛况,表现了对权力和地位的向往。诗中用词考究,意象丰富,展现了当时文官的风华和奢华生活。开篇描绘文帝的中兴,体现出历史的兴衰;接着描写元臣的高贵,显示出当权者的自得与骄傲;而后通过春宴的场景,展现了繁华的宫廷生活,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表达了他独自一人的孤独与渴望,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展示了外在的繁华,又映衬出内心的寂寞,令人深思。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上更具层次感,既有时代的兴盛,也有个人的情感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帝中兴戢武威:开头以“文帝”引入,强调历史的转折。文帝的“中兴”意味着国家的复苏,而“戢武威”则暗示了对武力的削弱,体现出文治的重要性。
  • 元臣高步列彤闱:描绘元朝的文官们在宫廷中高高在上,表现了他们的权势与地位。
  • 玉鞭调马陪春宴:春宴的热闹场面,玉鞭和马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富贵华丽的氛围。
  • 银扇回鸾从夜归:银扇的轻摇和回鸾的意象,展现了柔美与优雅,暗示着夜晚的归途充满了诗意。
  • 立仗官曹移讲席:官员们的讲席被移走,反映出权力的运作与变迁。
  • 捧香侍女拂朝衣:侍女的细腻描写,增强了宫廷生活的细节与奢华感。
  • 龙舆一去桥山远:龙舆的离去,桥山的遥远,象征着权力的流逝与距离感。
  • 独抱孤云万里飞:结尾以孤云自喻,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玉鞭调马”和“银扇回鸾”,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如“独抱孤云”,用云来比喻孤独,形象生动。
  • 映衬:通过前面的繁华与后面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饱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权力的辉煌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历史兴衰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对春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最后的孤云则反映了个人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帝:象征政治的复兴。
  • 春宴:代表繁华的生活和欢快的氛围。
  • 龙舆:象征权力。
  • 孤云:象征孤独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文帝”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汉文帝
    c) 唐太宗

  2. “玉鞭调马”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a) 战争
    b) 春宴
    c) 祭祀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b) 汉文帝
  2. b) 春宴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孤独的主题。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倪道原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在其作品中描写了历史的兴衰,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苦难,而倪道原则关注于权力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