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生》

时间: 2025-01-17 08:42:56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圆。

月满十五后,日畏光彩瘦。

不见夜花色,一尊成暗酒。

匣中苔背铜,光短不照空。

不惜补明月,惭无此良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生十五前,日望光彩圆。
月满十五后,日畏光彩瘦。
不见夜花色,一尊成暗酒。
匣中苔背铜,光短不照空。
不惜补明月,惭无此良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变化过程。月亮在十五之前逐渐变圆,阳光也显得明亮;而在十五之后,月亮逐渐变瘦,阳光则显得暗淡。夜晚的花朵失去了色彩,仿佛一杯暗淡的酒。匣子里藏着长满苔藓的铜器,光线短暂,无法照亮空旷的地方。我不惜去补充明亮的月光,却感到惭愧,因为我并没有这样的工艺和能力。

注释:

  • 月生:指月亮的生起、初生。
  • 十五:指农历的十五,月亮最圆的日子。
  • 日望光彩圆:阳光照射下的月亮显得圆满光彩耀眼。
  • 日畏光彩瘦:随着月亮的逐渐变瘦,阳光也显得无力。
  • 夜花色:夜晚的花朵失去了颜色。
  • 一尊成暗酒:暗淡的夜色如同一杯酒,失去了光彩。
  • 匣中苔背铜:匣子里长满苔藓的铜器,象征年久失修。
  • 光短不照空:光线短暂,无法照亮空旷的地方。
  • 不惜补明月:不惜用力去补充明亮的月光。
  • 惭无此良工: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工艺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猛是唐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高远著称,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描写月色变化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的感悟,同时也蕴含着对自身才能的自省。

诗歌鉴赏:

《月生》以月亮的变化为线索,展现了光与影、圆与缺的辩证关系。诗的开头描绘了月亮在农历十五之前的圆润,阳光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给人以希望和美好的感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逐渐变瘦,阳光也开始显得微弱,象征着事物的无常与流逝。在这样的背景下,夜晚的花朵失去了色彩,暗淡的酒杯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诗中“匣中苔背铜”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意象,表达了时光对事物的侵蚀。铜器的锈蚀,正如人生的沧桑,令人感到惋惜。最后一句“惭无此良工”则展现了诗人对工艺与才华的渴望与无奈,暗示出一种自我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明亮渐渐走向黯淡,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生十五前:月亮在农历十五之前开始渐渐变圆。
    • 日望光彩圆:阳光照耀下的月亮显得光彩照人。
    • 月满十五后:月亮在农历十五之后开始渐渐变瘦。
    • 日畏光彩瘦:阳光在月亮变瘦后显得黯淡无力。
    • 不见夜花色:夜晚的花朵失去了光彩。
    • 一尊成暗酒:暗淡的夜景如同一杯失去光泽的酒。
    • 匣中苔背铜:长满苔藓的铜器,象征老旧与遗忘。
    • 光短不照空:短暂的光线无法照亮空旷之处。
    • 不惜补明月:不惜去补充明亮的月光。
    • 惭无此良工: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色比作暗淡的酒,形象地传达出失去光彩的感觉。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阳光、花朵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歌整体的情感基调。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变化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光阴的流转,以及个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与自省。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揭示了人类在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着圆满与缺失,代表着人生的阶段与变化。
  • 阳光:象征着希望与活力,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
  • 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失去颜色暗示着衰退。
  • :象征着内心的情感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月生”指的是哪个时刻? A. 农历十五之前
    B. 农历十五之后
    C. 任何时候

  2. “匣中苔背铜”这句中的铜器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年久失修与遗忘
    C. 珍贵的宝物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此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均以月亮为主题,但李白的诗更显孤独和思乡之情,而刘猛则强调了时间的无常与自省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