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竿行
作者:曹丕〔魏晋〕
登山而远望,溪谷多所有。
楩楠千馀尺,众草之盛茂。
华叶耀人目,五色难可纪。
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
号罴当我道,狂顾动牙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高山向远处眺望的情景,看到溪谷中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高大的楩楠树有千余尺之高,繁茂的草木生长得非常茂盛。华丽的树叶在阳光下闪耀,五彩缤纷的景象难以用言语描述。远处传来野雉和山鸡的鸣叫声,谷中虎啸声伴随着风声。猛兽的吼叫在我前方传来,狂野的目光让我心生畏惧。
注释
字词注释
- 楩楠:一种高大的树木,这里指代自然界的壮丽。
- 华叶:华丽的树叶,形容树木的繁茂。
- 雉雊:雉的鸣叫声,雉是指一种鸟类。
- 罴:一种熊,代表野外的威胁。
- 狂顾:狂暴的目光,形容猛兽的威猛。
典故解析
- 山鸡:古代常用来比喻山中的动物,象征自然的生机。
- 虎啸:虎的吼叫常作为力量和威严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多样,既有慷慨激昂的豪情,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钓竿行》是曹丕在游山玩水之际所作,诗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钓竿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高山、溪谷、繁茂的草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曹丕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强烈生命力,尤其是“华叶耀人目,五色难可纪”一句,传达出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此外,诗中提到的“雉雊山鸡鸣”与“虎啸谷风起”,不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也反映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似乎在告诉读者,生命在这大自然中是充满活力的。然而,最后提到的“号罴当我道,狂顾动牙齿”则带有一种警惕和威胁感,显示出自然的严酷与不确定性,提醒我们尊重和敬畏自然。
整体来看,曹丕在这首诗中传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山而远望:登上高山向远处眺望,作者展现了开阔的视野。
- 溪谷多所有:溪谷中生机盎然,事物繁多。
- 楩楠千馀尺:高大的楩楠树,象征自然的壮丽。
- 众草之盛茂:草木繁盛,生机勃勃。
- 华叶耀人目:华丽的树叶在阳光下闪耀,暗示自然的美。
- 五色难可纪:五彩的景象难以用言语描述。
- 雉雊山鸡鸣:鸟叫声传来,生动自然的气息。
- 虎啸谷风起:虎的吼叫声与谷中的风声交织,增添了自然的气氛。
- 号罴当我道:猛兽的吼叫在我前方传来,暗示危险。
- 狂顾动牙齿:猛兽狂暴的目光让我心生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比喻生命的强烈与美丽。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脆弱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楩楠:象征着高大与坚韧。
- 华叶: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雉雊: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虎啸:代表着自然的威严与危险。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钓竿行》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D)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华叶”指的是? A) 树的果实
B) 树的叶子
C) 花朵
D) 草 -
诗的最后一句“狂顾动牙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恐惧
C) 兴奋
D) 不安
答案
- B) 曹丕
- B) 树的叶子
- B) 恐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山水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曹丕的《钓竿行》与陶渊明的《饮酒》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但曹丕的作品中更多了一份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而陶渊明则偏向于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魏晋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