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清远飞来寺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3:22:06

三经江上寺,此度扣仙灵。

一水中分绿,两崖相对青。

乌栖山瘴暝,水落露华零。

夜色犹堪恋,猿啼不忍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经江上寺,此度扣仙灵。一水中分绿,两崖相对青。乌栖山瘴暝,水落露华零。夜色犹堪恋,猿啼不忍听。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寺庙里,我再次敲响了通往仙境的门。清澈的水流在这里分开了绿色的两岸,青翠的山崖相对而立。乌鸦栖息在山中,昏暗的瘴气笼罩四周,水位渐低,露水滴落。夜色依然令人留恋,却又伴随着猿啼声,让我不忍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经:指《易经》《尚书》《诗经》,古代经典,象征着高雅和文化。
  • 扣仙灵:敲打寺门,意指向神灵祈求。
  • 一水:指河流。
  • 乌栖:乌鸦栖息,暗示环境的荒凉。
  • 瘴暝:瘴气弥漫,夜色昏暗。
  • 华零:露水滴落,形象描绘自然之美。

典故解析

乌栖山:古代文人常用乌鸦象征孤独和凄凉,山和水的意象则常用于描绘隐逸的生活。 猿啼:猿声常被用来表达哀愁与孤独,增添了诗的凄清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名山大川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世浮华的淡泊。诗中描绘的环境与自身心境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宿清远飞来寺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山水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寺庙、河流、山崖、乌鸦和猿啼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内心的孤独。诗的开头,以“江上寺”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此度扣仙灵”,不仅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也表现出一种渴望与追求。

诗中“水中分绿,两崖相对青”,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水相映的美景。此处的“绿”和“青”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宁静的心境,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接着提到“乌栖山瘴暝”,乌鸦的栖息与瘴气的笼罩,暗示了人世间的孤独与不安。

夜色的描绘在诗的最后部分达到高潮,“夜色犹堪恋,猿啼不忍听”,夜色是美好而令人留恋的,但猿啼声却又打破了这份宁静,令人感到痛苦与不忍。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经江上寺,此度扣仙灵:在江边的寺庙,再次敲响通往仙境的大门,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2. 一水中分绿,两崖相对青:河水将两岸的绿色分开,山崖青翠相对,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3. 乌栖山瘴暝:乌鸦栖息于山中,笼罩在瘴气中,暗示环境的荒凉和孤独。
  4. 水落露华零:水位下降,露水滴落,描绘出自然细腻的景象。
  5. 夜色犹堪恋,猿啼不忍听:夜色令人留恋,此时却伴随着猿啼声,增添了孤独与凄凉之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一水中分绿,两崖相对青”,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将夜色与猿啼声进行对比,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拟人:使自然景物具有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孤独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惆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生命、流动与变化的象征。
  • 山崖:坚固与永恒的象征。
  • 乌鸦:孤独与凄凉的象征。
  • 夜色:神秘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栖山”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孤独
    C. 欢乐
    答案:B

  2. 诗中描绘的夜色给人什么感觉? A. 美丽
    B. 宁静
    C. 凄凉
    答案:C

  3. “一水中分绿”中的“绿”指的是什么? A. 生命
    B. 荒凉
    C. 伤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宿清远飞来寺二首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描绘山水自然的作品,但卢宁的诗更强调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表现隐逸生活的恬淡。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对卢宁及其诗作的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分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