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献捷》
时间: 2025-01-19 18:50:4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河中献捷
作者: 张随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叛将忘恩久,王师不战通。
凯歌千里内,喜气二仪中。
寇尽条山下,兵回汉苑东。
将军初执讯,明主欲论功。
落日烟尘静,寒郊壁垒空。
苍生幸无事,自此乐尧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战胜敌人的喜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叛变的将领已久不知感恩,然而王师却未与之交战,胜利的歌声在千里之内响起,大家都沉浸在欢喜的气氛中。敌寇已被消灭,军队也回到了汉朝的苑外。将军刚刚接受审讯,明主也想要论功行赏。落日的烟尘已然平息,寒冷的郊外一片空旷。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享受尧舜之治的美好风气。
注释:
- 叛将:叛变的将领,指的是反叛的士兵。
- 王师:国家的军队。
- 凯歌:胜利的歌声,表示军队获胜后欢庆的声音。
- 二仪:指天和地,象征天地之间的和谐。
- 寇:敌寇,指侵略者。
- 条山:指敌人驻扎的山,条形的山脉。
- 汉苑:指汉朝的园林或宫廷,象征国家的繁荣。
- 执讯:审讯,这里指将军刚刚开始审问叛将。
- 明主:明智的君主,指皇帝。
- 尧风:尧舜之治,指太平盛世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随,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战争、胜利和人民的安乐,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激情。
创作背景:
《河中献捷》是张随在一次战争胜利后所作,表现了对国家安定和百姓幸福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欢庆的口吻,表达了战胜敌人后,国家重归安宁的喜悦。诗中通过“叛将”“王师”“凯歌”等词汇,展示了战斗的历史背景和胜利的辉煌。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胜利的场景,后两句则转向对和平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最后一句“自此乐尧风”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叛将忘恩久:反叛的将领早已忘却恩义。
- 王师不战通:国家的军队没有与之开战。
- 凯歌千里内:胜利的歌声在千里之内传响。
- 喜气二仪中:欢庆的气氛弥漫在天地之间。
- 寇尽条山下:敌人已在山下被消灭。
- 兵回汉苑东:军队回到了汉朝的苑外。
- 将军初执讯:将军刚刚开始审讯叛将。
- 明主欲论功:明智的皇帝想要论功行赏。
- 落日烟尘静:落日的余晖下,烟尘已经平息。
- 寒郊壁垒空:寒冷的郊外,壁垒显得空旷。
- 苍生幸无事:老百姓幸好不再有战事。
- 自此乐尧风:从此可以享受尧舜之治的乐风。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如“叛将”与“王师”,“凯歌”与“喜气”。
- 象征:尧风象征着太平盛世。
- 抒情:通过描写战争胜利后人们的欢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百姓幸福的渴望,讴歌了胜利带来的美好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叛将:象征着背叛与恩义的反面。
- 王师: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正义。
- 凯歌:象征着胜利与欢庆。
- 尧风:象征着理想的统治与和谐的社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哪个群体? A. 叛变的将领
B. 国家军队
C. 平民 -
“凯歌千里内”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欢庆
C. 疲惫 -
“自此乐尧风”中的“尧”指的是? A. 叛将
B. 太平盛世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方法上更注重景色描写。
- 《春江花月夜》: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