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参政完者题省府壁韵(二首。丙申岁)》

时间: 2025-01-04 09:47:01

将军三军共甘苦,将军之度吞百川。

楼兰矫制嗤介子,定远破虏铭燕然。

相君劝酒春如海,壮士吹笳秋满天。

谤书不解惑明主,将军努力安三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三军共甘苦,将军之度吞百川。楼兰矫制嗤介子,定远破虏铭燕然。相君劝酒春如海,壮士吹笳秋满天。谤书不解惑明主,将军努力安三边。

白话文翻译

将军与三军同甘共苦,他的胸怀可以容纳百川。楼兰的强敌被斥责为小人,定远的胜利铭刻在燕然山上。朋友劝我饮酒,春天如同大海般广阔,壮士吹响号角,秋天的天空充满豪情。那些谤书不能动摇明主的决策,将军要努力保卫边疆。

注释

  • 将军:指文中所提到的军事将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责任。
  • 三军:指整个军队,强调将军与士兵们的共同命运。
  • 吞百川:形容将军的宽广胸怀,能包容百川之水。
  • 楼兰:古代的一个国家,常用以比喻外敌。
  • 铭燕然:指在燕然山上刻下战争胜利的功绩。
  • 劝酒春如海:意指春天的美好,朋友劝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壮士吹笳:壮士吹响号角,表达出壮志凌云的豪情。
  • 谤书:指对将军或明主的诽谤之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士奇,号天池,浙江人。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及战争场景,对历史和军事有深刻的理解。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丙申年(即公元1396年),当时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诗人通过描写将军的壮志和豪情,表达了对国家和边疆安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豪放的气势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将军的英勇与宽广胸怀。开篇将将军与三军的关系比作甘苦相共,体现了将军的责任感和对士兵的关怀。接着通过楼兰的比喻,展现了外敌的强盛与将军的艰难处境,而“吞百川”则加强了将军的气度与胸怀。诗中提到的劝酒与壮士吹笳,构成了春秋交替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豪情万丈的氛围。最后,面对谤书的困扰,诗人强调了明主的智慧与将军的责任,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整首诗以将军的形象为主线,交织着友情与壮志,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担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将军三军共甘苦:强调将军与士兵在命运上是紧密相连的。
  2. 将军之度吞百川:比喻将军怀有宽广的包容心。
  3. 楼兰矫制嗤介子:暗指外敌的卑劣,表达了对敌人的鄙视。
  4. 定远破虏铭燕然:提到历史上的战斗胜利,展示将军的功绩。
  5. 相君劝酒春如海:朋友相劝,展现春天的美好。
  6. 壮士吹笳秋满天:描绘壮士的豪情,营造出气氛。
  7. 谤书不解惑明主:强调谤言无法影响明主的决策。
  8. 将军努力安三边:表达将军的责任与使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吞百川”形象地表述将军的广阔胸怀。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修辞,使诗歌更具音乐感和节奏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句的力度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将军的责任与豪情,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对明主决策的支持,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勇气与责任。
  • 三军:代表士兵和国家的共同命运。
  • 楼兰:象征外敌的威胁。
  • 燕然:象征战斗的荣耀。
  • :代表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将军与三军的关系是? A. 互不相关
    B. 同甘共苦
    C. 对立关系
    答案:B

  2. “吞百川”形容的是将军的什么特质? A. 勇敢
    B. 胸怀宽广
    C. 聪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谤书”指的是什么? A. 好书
    B. 诽谤的文章
    C. 诗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维桢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在面临国家动荡时的不同情感表达与历史视角。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解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景、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