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1-14 00:13:08

子陵江海客,本非沮溺伦。

仁义立奇论,岂果忘吾民?

狂奴作故态,飘然归富春。

客星犯帝座,太史奏天文。

故人信符谶,三分等浮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陵江海客,本非沮溺伦。
仁义立奇论,岂果忘吾民?
狂奴作故态,飘然归富春。
客星犯帝座,太史奏天文。
故人信符谶,三分等浮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子陵(指隐士)这个江海的客人,并不是沮丧失意的人。仁义之道立下了奇特的论述,怎么可能真的忘记我的百姓呢?那些狂妄的奴才重蹈覆辙,飘然归向富春。客星侵犯了帝王的宝座,太史(天文官)奏报了天文异象。老朋友对符咒的信任,如同三分之一的浮云。

注释

  • 子陵:指的是隐士王戎子陵。
  • 沮溺:沮丧、失意。
  • 仁义:指道德伦理,仁爱与正义。
  • 狂奴:指那些狂妄的臣子。
  • 富春:指富春江,象征着归隐或回归安宁的状态。
  • 客星:指彗星或流星,古人认为它是凶兆。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天文和历法。
  • 符谶:指古代的预言或符号。

典故解析

  • 子陵:古代隐士,代表一种超脱于庙堂之上的生活态度。
  • 客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物,出现往往预示着国家的动荡。
  • 三分等浮云:暗指权力的分割与不稳定,浮云代表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维桢,号天池。以词清丽著称,诗风独特,常以身世之感、时局之忧写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政治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和时局的观察,抒发他对社会的关注与对百姓命运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子陵这一隐士形象开篇,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仁义的强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道德伦理的追求。狂奴重蹈覆辙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不作为与无能。客星的出现则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个诗歌层层递进,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陵江海客:隐士在江海之间,象征着不受世俗羁绊。
  2. 本非沮溺伦:否定了隐士的负面形象,强调其高洁。
  3. 仁义立奇论:仁义道德的高论应立足于真理。
  4. 岂果忘吾民:对百姓的关怀不应被忽视。
  5. 狂奴作故态:指那些贪婪的权臣,重蹈覆辙。
  6. 飘然归富春:象征隐逸的归宿。
  7. 客星犯帝座:天文异象预示着不安与动荡。
  8. 太史奏天文:指出了古代官员的责任。
  9. 故人信符谶:对过去的信任与如今的失落感。
  10. 三分等浮云:形象地比喻权力的脆弱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浮云”比喻权力的无常,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仁义立奇论”和“狂奴作故态”,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与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渗透着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陵:象征隐士、理想人格。
  • 客星:象征不安与凶兆。
  • 富春:代表隐逸的理想归宿。
  • 浮云:象征权力的易变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陵”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隐士
    C. 统治者
    D. 旅行者

  2. “狂奴作故态”中的“故态”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行为
    B. 旧的地方
    C. 以前的朋友
    D. 统治者的态度

  3. 诗中提到的“客星”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不祥之物
    C. 一位旅行者
    D. 一种动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维桢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与忧虑,后者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隐逸的追求,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元代文学与社会变迁》
  • 《古诗词中的历史与文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