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携锡西山步绿莎,
禅心未了奈情何。
湘宫水寺清秋夜,
月落风悲松柏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一位道士回到金陵西山的情感。诗中描绘了道士在西山上走过绿草的景象,作者心中仍然留恋未了的情感。在湘江边的水寺,清冷的秋夜里,月亮渐渐落下,悲凉的风声在松柏之间回荡。
注释
- 携锡:带着锡杖,锡杖是道士的标志。
- 绿莎:指的是绿草,莎草的一种,强调自然环境的幽美。
- 禅心:指禅宗的心境,代表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
- 湘宫:指湘江边的宫殿或庙宇,常与水、寺联系在一起。
- 月落:月亮落下,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感觉。
- 风悲:风声悲凉,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典故解析
- 湘江:湘江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常用于描绘水乡的风光。
- 西山:金陵的西山,历史悠久,是许多文人墨客吟咏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皎然送别一位道士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道士的敬重与对离别的忧伤。开头的“携锡西山步绿莎”描绘了道士的形象,体现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状态。接下来的“禅心未了奈情何”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情感的无奈,尽管心中有着深厚的禅意,却难以摆脱情感的牵绊。最后两句通过湘宫水寺的清秋夜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悲凉的氛围,月落与风声交织,增添了离别的愁苦。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及对人情的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携锡西山步绿莎”:道士携带锡杖,步行在西山的绿草上,表现出自然与道教的和谐。
- “禅心未了奈情何”:虽然有禅心,但情感仍未了结,表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湘宫水寺清秋夜”:描绘湘江边的水寺,在清冷的秋夜,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月落风悲松柏多”:月亮落下,风声凄凉,松柏的常青与秋夜的悲凉形成对比,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落风悲”,形成了声调的和谐。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引申出人情的深意。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道士的祝福与惜别,同时流露出对禅意的追求和对人情的思索,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 锡杖:象征道士的身份与追求,代表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
- 绿莎: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反映出道士与自然的融洽。
- 秋夜: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清冷与孤寂的情感。
- 月落:象征着离别与无常,增加了诗的悲凉气氛。
- 松柏:代表坚韧与长青,形成与秋夜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携锡”指代什么? A. 带着书籍
B. 带着锡杖
C. 带着朋友
D. 带着食物 -
诗人对道士的情感是怎样的? A. 轻视
B. 祝福与惜别
C. 无所谓
D. 愤怒 -
“月落风悲”中“悲”字的作用是? A. 描绘景色
B. 表达情感
C. 传达信息
D. 说明时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更侧重于豪放与壮志;而皎然的《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则更显得内敛与沉思,展现出道教思想的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