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之秦中》

时间: 2025-01-19 22:42:21

尔去褒斜道,秦关兵尚多。

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

战地惊鸿雁,秋闺怨骆驼。

愿闻边火息,归计莫蹉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之秦中 傅山 〔明代〕 尔去褒斜道,秦关兵尚多。 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 战地惊鸿雁,秋闺怨骆驼。 愿闻边火息,归计莫蹉跎。

白话文翻译: 你将踏上褒斜道,前往秦中,那里战事频繁,兵力众多。 难以忍受离别的儿女情长,面对战鼓声又如何? 战地的鸿雁惊飞,秋日的闺房中怨恨着远行的骆驼。 希望听到边疆战火平息的消息,归来的计划不要耽搁。

注释:

  • 褒斜道:古代通往秦中的重要道路。
  • 秦关:指秦中地区的关隘,这里代指秦中。
  • 兵尚多:指战事频繁,兵力众多。
  • 儿女意:指离别的情感。
  • 鼓鼙:战鼓,代指战争。
  • 惊鸿雁:比喻战地的动荡不安。
  • 秋闺:指女子的闺房,这里代指思念远方的人。
  • 怨骆驼:比喻对远行人的怨恨和思念。
  • 边火:指边疆的战火。
  • 归计:指归来的计划。
  • 蹉跎:耽搁,拖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石涛,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这首诗是傅山送别友人前往秦中时所作,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明代末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傅山的友人前往秦中,可能是因为战事或其他原因。傅山在送别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期望,希望战火早日平息,友人能够平安归来。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战乱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一句,既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又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战地惊鸿雁,秋闺怨骆驼”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战乱和离别的主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傅山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尔去褒斜道,秦关兵尚多。”:你将踏上褒斜道,前往秦中,那里战事频繁,兵力众多。
  2. “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难以忍受离别的儿女情长,面对战鼓声又如何?
  3. “战地惊鸿雁,秋闺怨骆驼。”:战地的鸿雁惊飞,秋日的闺房中怨恨着远行的骆驼。
  4. “愿闻边火息,归计莫蹉跎。”:希望听到边疆战火平息的消息,归来的计划不要耽搁。

修辞手法:

  • 比喻:“战地惊鸿雁”比喻战地的动荡不安。
  • 拟人:“秋闺怨骆驼”将闺房中的女子情感拟人化,表达对远行人的怨恨和思念。
  • 对仗:“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描绘战乱和离别的场景,诗人抒发了对友人平安归来的期盼,以及对战火早日平息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褒斜道:通往秦中的重要道路,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秦关:代指秦中,象征着战乱和危险。
  • 鼓鼙:战鼓,象征战争的残酷。
  • 惊鸿雁:战地的鸿雁,象征战地的动荡不安。
  • 秋闺:女子的闺房,象征思念和怨恨。
  • 怨骆驼:远行的骆驼,象征对远行人的怨恨和思念。
  • 边火:边疆的战火,象征战乱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褒斜道”是指什么? A. 通往秦中的重要道路 B. 通往江南的道路 C. 通往北方的道路 答案:A

  2. “难堪儿女意,其奈鼓鼙何?”中的“鼓鼙”指什么? A. 战鼓 B. 乐器 C. 鼓声 答案:A

  3. “战地惊鸿雁”中的“惊鸿雁”象征什么? A. 战地的动荡不安 B. 美丽的女子 C. 远行的旅人 答案:A

  4. “秋闺怨骆驼”中的“怨骆驼”象征什么? A. 对远行人的怨恨和思念 B. 对骆驼的怨恨 C. 对秋天的怨恨 答案:A

  5. 诗的最后一句“愿闻边火息,归计莫蹉跎”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战火平息,友人平安归来 B. 希望战火继续,友人不要归来 C. 希望战火平息,友人继续前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出塞》:描绘了边塞的战事和将士的英勇。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傅山《送友之秦中》: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傅山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傅山诗集》:收录了傅山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与战争相关的古代诗歌,可以对比阅读,加深对战争主题诗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