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元夜即事》

时间: 2025-01-19 18:59:54

桥上月,终夕自凭栏。

只怕粉云香阁闭,从教珠露碧衫寒。

人道看灯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桥上月,终夕自凭栏。只怕粉云香阁闭,从教珠露碧衫寒。人道看灯山。

白话文翻译:

在桥上看月亮,整夜都倚靠在栏杆上。只怕那香阁的粉色云彩会闭合,让我身上的碧色衣衫被珠露浸湿而感到寒冷。人们说要去看灯火辉煌的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桥上月:指在桥上照耀的月光。
  • 终夕:整夜。
  • 凭栏:倚靠在栏杆上。
  • 粉云:指粉红色的云彩。
  • 香阁:形容香气四溢的楼阁。
  • 珠露:如珠子的露水。
  • 碧衫:指绿色或青色的衣衫。
  • :感到寒冷。
  • 看灯山:看灯火辉煌的山。

典故解析:

  • 元夜:指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象征团圆和庆祝。
  • 灯山:元宵节时,常有灯会,灯火辉煌,形成“灯山”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沈谦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他的诗作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望江南 元夜即事》创作于元宵节之际,正是人们欢庆团圆、观灯赏月的时节。诗人在桥上凭栏而立,感受节日的热闹与静谧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元宵夜,诗人站在桥上,月光洒在身上,显得格外清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元宵节的独特氛围。诗人虽在热闹的节日中,却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寒意,透过“只怕粉云香阁闭”的担忧,流露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渴望与惆怅。

诗中“桥上月,终夕自凭栏”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月光和夜色的沉醉。随着对香阁的担忧,暗示着一种对美好事物可能消逝的焦虑。最后一句“人道看灯山”则引出了对节日热闹的期待与向往,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语言清新而富有韵味,情感细腻而深刻,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同时又不失节日的欢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桥上月,终夕自凭栏

    • 诗人描绘了在桥上观赏月亮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夜色的沉醉与独自倚靠栏杆的孤独感。
  2. 只怕粉云香阁闭

    • 诗人担忧那美丽的云彩和香阁会关闭,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惧怕与失去的恐惧。
  3. 从教珠露碧衫寒

    • 诗人感到衣衫被露水打湿而寒冷,表现出一种对环境的敏感与细腻的情感。
  4. 人道看灯山

    • 提到人们去看灯火辉煌的景象,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欢庆,形成与前面的孤独感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桥上月”比喻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元宵夜的细腻描绘,通过对比表现出孤独与热闹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香阁:代表着美好与憧憬。
  • 灯山:象征着节日的欢庆与热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望江南 元夜即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沈谦
    • C. 杜甫
  2. 诗中“桥上月,终夕自凭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3. “人道看灯山”中的“灯山”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元宵节的灯会
    • C. 夜景灯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 by 辛弃疾
  • 《生查子·元夕》 by 欧阳修

诗词对比:

  • 《青玉案·元夕》 vs. 《望江南 元夜即事》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以元宵节为主题,描绘了灯火与欢庆的热闹,而沈谦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孤独。两首诗相辅相成,展现了节日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元宵节的文化与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