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望月》
时间: 2025-01-01 13:1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望月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天边月,今夕为谁圆。
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
光没海东边。
相思泪,沾湿素华寒。
化作蟾蜍栖玉殿,
嫦娥人笑汝孤眠。
寂寂桂树前。
白话文翻译:
天边的明月,今夜究竟为谁而圆?
镜子再好,也无法照出我的心事,
不如这片烟雾,尽显我的情感。
月光渐渐消失在海的东边。
思念的泪水,沾湿了洁白的花瓣。
化作蟾蜍栖息在玉殿之中,
嫦娥却在一旁笑你孤独的睡眠。
在寂静的桂树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边月: 指远处的明月。
- 今夕: 今晚。
- 心事: 心中的情感或思念。
- 尽含烟: 表达一种模糊而深邃的情感。
- 沾湿素华寒: 用思念的泪水打湿洁白的花瓣,传达忧伤。
- 蟾蜍: 这里指代月中的蟾蜍,传说中嫦娥与月亮有关。
- 玉殿: 形容月宫。
- 嫦娥: 月亮中的仙女,传说中与月亮有关的人物。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 这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因吞食仙药而飞升月宫,孤独地生活在月亮上,象征着离别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3-1644),字道明,号澹庵,明代诗人,作品以骈文和古体诗见长。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创作时或多或少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他通过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折射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情感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望月》通过描绘明月的意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孤独。开篇的“天边月,今夕为谁圆”一问,便道出了诗人心中对月亮的情感寄托与对思念之人的惆怅。月亮作为一个古老而常见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中经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诗人通过此句引出情感的主题。
接下来的“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则展现了诗人无法通过物质的东西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烟雾的意象更显得模糊而深沉,体现了心事的难以言喻。随着“光没海东边”和“相思泪,沾湿素华寒”的描写,诗人的情感愈发浓烈,思念的泪水湿润了花瓣,象征着内心的伤痛与孤独。
最后两句通过嫦娥与蟾蜍的典故,将孤独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嫦娥的笑声反衬出诗人独自入眠的孤寂,桂树静谧的环境更是增添了一丝悲凉。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丰富而细腻,情感的表达真切而深刻,既有对月亮的赞美,也有对人间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边月,今夕为谁圆:这句提问引出诗人对月亮的思考,暗示着对某种情感的寄托。
- 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表达了镜子无法反射内心情感的无奈,烟雾则象征着模糊的思绪。
- 光没海东边:月光消失,象征着思念的无尽与孤寂。
- 相思泪,沾湿素华寒:思念导致的泪水打湿了洁白的花瓣,传达了内心的悲伤。
- 化作蟾蜍栖玉殿:蟾蜍的意象与嫦娥的传说相联系,象征着孤独。
- 嫦娥人笑汝孤眠:嫦娥的笑声反衬出诗人的孤独,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
- 寂寂桂树前:桂树的寂静暗示着孤独的情感,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月亮比作思念的寄托,表达深邃的情感。
- 拟人: 嫦娥的笑声使月亮具有人性,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深入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月亮作为象征,既是美的体现,也是孤独的代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那份令人揪心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 象征思念与孤独,常在古诗中出现。
- 镜子: 反映心事的工具,象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 烟雾: 隐喻复杂情感,模糊而深邃。
- 蟾蜍: 传说中的生物,与月亮有关,象征孤独。
- 桂树: 象征高洁与孤独,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屈大均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财富 -
诗中“光没海东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希望
答案:
- B) 屈大均
- B) 孤独
- B) 失落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 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侧重于乡愁和思念的直接表达。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也以月亮为载体,探讨家国情怀与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研究》
- 《诗经与古典诗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