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昌之汉阳晚泊汉口》

时间: 2025-01-01 18:26:23

萍迹南来似转蓬,伯牙台外溯归鸿。

悠悠汉水连湘水,淼淼云中更梦中。

笠泽旧吟怀醉士,习池今许问山公。

片帆剪破烟波月,肠断梅花一笛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武昌之汉阳晚泊汉口
——秦钧仪

萍迹南来似转蓬,
伯牙台外溯归鸿。
悠悠汉水连湘水,
淼淼云中更梦中。
笠泽旧吟怀醉士,
习池今许问山公。
片帆剪破烟波月,
肠断梅花一笛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武昌汉阳傍晚停泊汉口时的所见所感。诗人比喻自己像浮萍一样漂流而来,似乎像转动的蓬草。远处伯牙台上,归来的鸿雁像是引领着他追溯往昔。汉水与湘水悠长相连,云朵间的梦境更显得迷离。诗人回忆起曾在笠泽吟唱的醉士,现今在习池又想向山公请教。片帆划破了烟波与明月,伴随着梅花的香气,似乎在风中也让人肠断。

注释

  • 萍迹:浮萍的足迹,指漂泊的生活。
  • 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传说中为友人钟子期所作的曲子。
  • 汉水:长江的支流,与湘水相连。
  • 笠泽:古地名,指代曾经吟唱之地。
  • 习池:古代的水域,可能指与山公相关之地。
  • 片帆:一只小帆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钧仪是清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游历与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武昌和汉口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在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诗人借景抒情,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开头两句通过“萍迹”与“转蓬”引出主题,表达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伯牙台外溯归鸿”则通过引入古代琴师伯牙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思乡的情绪,仿佛在追溯往昔的美好时光。

第三四句通过“悠悠汉水连湘水”渲染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汉水与湘水交汇,象征着南方的文化与情感交融。接下来“笠泽旧吟怀醉士”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的怀念,醉士的形象仿佛在提醒他珍惜当下的宁静。

最后两句以“片帆剪破烟波月”结束,充满了动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整体来看,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萍迹南来似转蓬:将漂泊的状态比作浮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生活。
  • 伯牙台外溯归鸿:提及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表达渴望追溯到过去的情感。
  • 悠悠汉水连湘水:描绘汉水与湘水的悠长,象征着记忆的延续。
  • 淼淼云中更梦中:云雾缭绕,似乎在梦境中,表达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情感。
  • 笠泽旧吟怀醉士:回忆往昔的吟唱,透露出对旧友的怀念。
  • 习池今许问山公:借问山公,表现出对高人智慧的向往。
  • 片帆剪破烟波月:描绘夜晚船行的情景,生动形象。
  • 肠断梅花一笛风:梅花的香气和笛声交融,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情绪。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意象与情感。比如“萍迹”与“转蓬”使得漂泊的形象更加生动;“片帆剪破烟波月”则通过动感的表达,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象征漂泊与无根的生活。
  • 汉水:象征文化的流淌与传承。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与高洁的品格。
  • 笛声:唤起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萍迹南来似转蓬”中的“萍迹”指什么?
    A. 漂泊的足迹
    B. 清晰的足迹
    C. 固定的家园
    D. 友人的来信

  2. “伯牙台外溯归鸿”中“伯牙”指的是?
    A. 一个地方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

  3. 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A. 思乡之情与对自由的渴望
    B. 对爱情的执着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秦钧仪的《自武昌之汉阳晚泊汉口》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但秦钧仪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自我陶醉与放浪形骸的精神状态。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