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古生离足感伤,争教死别便相忘。
荒陂何处坟三尺,老眼他乡泪数行。
多事春风吹梦散,无情寒月照更长。
还家恰是新寒节,忍见堂空纸挂墙。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生离总是令人感伤,何况死别还要让人相忘。那荒凉的地方,哪里才有三尺的坟墓?我在他乡的老眼中流下几行泪水。多事的春风把我的梦吹散,无情的寒月照得更久。回到家时正值寒冷的新年,怎忍心看到空荡荡的堂屋墙上挂着纸钱。
注释:
- 生离:生离即生者的离别。
- 死别:死者去世后的别离。
- 荒陂:荒凉的地方。
- 三尺:指坟墓的高度,表示对逝去者的追思。
- 老眼:年老的眼睛,指诗人自己。
- 他乡:异乡,远离故土的地方。
- 寒节:指寒冷的节日,这里特指春节。
- 堂空纸挂墙:指家中空荡荡的情景,墙上挂着祭奠的纸钱。
典故解析:
- 生离死别:表达了人间离别的常态,是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离别是人们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痛苦经历。
- 春风与寒月:春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而寒月则象征着孤寂与无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略,金朝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风格深沉悲怆。
创作背景:
《悼亡》创作于作者失去挚爱或亲人之际,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悲痛。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使得诗歌充满感伤与思索。
诗歌鉴赏:
《悼亡》是一首充满浓厚感伤的诗,通过生离与死别的对比,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开篇以“自古生离足感伤”揭示了离别是人类情感中永恒的主题,接着诗人以“荒陂何处坟三尺”引出对逝者的追思,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老眼他乡泪数行”展现了诗人在他乡孤独的心情,眼泪的流淌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过往时光的无奈。
而“多事春风吹梦散,无情寒月照更长”则通过春风和寒月的对比,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失落。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此刻却又带来了梦的破碎;寒月则无情地延续着孤独的时光。最后两句“还家恰是新寒节,忍见堂空纸挂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春节本是团聚的时刻,但空荡荡的堂屋却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与痛苦,纸钱的挂墙更是对逝者的追念与对生者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古生离足感伤:自古以来,生者的离别总是让人感到伤感。
- 争教死别便相忘:何况死去的离别还会让人相忘。
- 荒陂何处坟三尺:那荒凉的地方,哪儿才有三尺高的坟墓呢?
- 老眼他乡泪数行:年老的我在他乡流下了几行泪水。
- 多事春风吹梦散: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我的梦。
- 无情寒月照更长:无情的寒月照得时光更长。
- 还家恰是新寒节:回到家时正值寒冷的新年。
- 忍见堂空纸挂墙:怎忍心看到堂屋空荡荡,墙上挂着祭奠的纸钱。
修辞手法:
- 对比:春风与寒月的对比,体现了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 拟人:将春风与寒月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象征:纸钱象征对逝者的怀念,堂屋的空荡则象征失去的亲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生离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无奈与痛苦,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脆弱与悲伤。
意象分析:
- 生离死别:象征人类的痛苦与无奈,是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 荒陂:象征孤独与被遗忘的地方,反映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 春风、寒月:春风代表希望与温暖,寒月则象征孤寂与无情,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堂空纸挂墙:象征着对逝者的哀悼与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生离”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生者的离别
C. 逝者的回忆
D. 家庭的团聚 -
诗人用“寒月”来象征什么? A. 温暖与希望
B. 孤独与无情
C. 快乐与团聚
D. 生命与死亡 -
“堂空纸挂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团圆的喜悦
B. 对逝者的怀念与痛苦
C. 对生活的满意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更加激烈,语言更为华丽。
- 《春望》:杜甫在国破家亡之际,感受到的痛苦与失落,与秦略的悼亡情感相互辉映,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歌》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