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白话文翻译:
樱花已经落尽,月光照在阶前,我愁苦地倚靠在香熏的笼子上。
想起去年的今天,心中的恨意依旧相同。
双鬟未整,头发凌乱显得憔悴,泪水沾湿了红色的衣襟。
我在何处承受思念的苦楚,纱窗内醉卧于梦中。
注释:
- 樱花:樱花的象征,代表着美丽和短暂。
- 阶前月:阶前的月光,营造一种寂静的氛围。
- 象床:象牙床,古代一种奢华的床具。
- 薰笼:用香熏的笼子,暗示着愁苦与香气的结合。
- 双鬟:古代女子的发饰,表示女子的妆容。
- 红抹胸:红色的衣襟,象征着年轻女子的妩媚与愁苦。
- 纱窗:轻薄的窗帘,透出朦胧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后主,著名词人,因其词风婉约动人而被后人称道。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尤其是在国家灭亡后,他的词作更加表现出深沉的哀愁与对往昔的追忆。
创作背景: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作于李煜晚年,体现了他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的感慨。正值樱花落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李煜借此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无尽的愁苦。
诗歌鉴赏:
李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以樱花的凋零为引子,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与思念。诗的开头“樱花落尽阶前月”,通过描绘花落月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哀伤的氛围。这种自然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李煜深厚的诗人情怀。
接下来的“象床愁倚薰笼”中,象床与薰笼的意象交织,蕴含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作者的愁绪似乎与环境相互映照,愁苦不离身。特别是“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李煜在此表达了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恨意依旧,似乎无法释怀。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更是展示了他在思念中愈加憔悴的形象,泪水沾湿衣襟,令人心痛。最后一句“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和思念的苦楚,纱窗暗示着隔离与梦幻,仿佛在渴望中迷失了自我。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李煜在艺术表现上的高超技艺,以及他对人生无常、爱恨交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樱花落尽阶前月:樱花已凋落,月光洒在阶前,呈现出一种凄凉的美感。
- 象床愁倚薰笼:在美丽的环境中,忧愁依旧,倚靠着香熏的笼子,暗示内心的孤寂。
-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回忆去年今日的情景,心中的恨意依然如故,时间没有减轻痛苦。
-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头发凌乱,显得憔悴,泪水沾湿了红色的衣襟,象征着伤感与无奈。
-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思念的苦楚无处可诉,梦中迷醉于对往昔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樱花和月光的结合,象征着美好与孤独的交织。
- 对仗:如“泪沾红抹胸”,富有音乐感。
- 拟人:让自然景象传递出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樱花的凋零,表现了李煜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深切怅惘,主题集中在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剖析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樱花:象征美好与短暂,代表年轻时光的流逝。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追忆。
- 薰笼:香气与愁苦的结合,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双鬟:女子的妆容,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悲伤的美丽。
- 纱窗:隔离与梦境,象征着思念的苦楚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樱花落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伤感
C. 无所谓 -
“双鬟不整云憔悴”中的“双鬟”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发饰
C. 一种衣服 -
诗中“何处相思苦”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快乐
B. 孤独
C. 忘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和思念的情感。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描写离别与思念的伤感。
诗词对比:
李煜与李白的作品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主要表现豪放与洒脱,李煜的《谢新恩》则更多展现细腻与哀愁。两者虽然同为抒情,但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截然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煜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