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时间: 2024-09-19 21:5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
作者: 耿湋 〔唐代〕
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
锡珪仍拜下,分命遂居东。
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
蝉稀金谷树,草遍德阳宫。
教用儒门俭,兵依武库雄。
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给蒋尚书(兼任御史大夫)送行的诗。
副相(副宰相)的威名很重,春卿(春天的官职)对礼乐的重视很高。
赐予他权杖后,他仍然谦恭地接受,分配的任务使他得以驻守东都。
高高的旗帜在秋日里翻飞,清脆的铙(乐器)声随细风飘来。
金谷园的蝉鸣稀少,德阳宫的草木则遍布一片。
教导要用儒家的节俭,军队则依靠强大的武器库。
谁说千年以后,周公的名声独特如同他一样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副相:副宰相,指当时的高官。
- 春卿:指春季的官职,象征礼乐的崇高。
- 锡珪:赐予权杖,象征权力。
- 高旆:高高升起的旗帜,象征威严或地位。
- 清铙:清脆的铙声,象征优雅的乐音。
- 蝉稀:蝉鸣稀少,反映宁静的环境。
- 教用儒门俭:教导要以儒家思想的节俭为准则。
- 周召:周公旦,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象征理想的政治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字子靓,唐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的思考,风格上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蒋尚书即将前往东都任职时写的,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其的祝福与敬意,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肃和对人才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蒋尚书的送别,展现了唐代官场的风采与文化。诗的开头就描绘了副相的威名与礼乐的崇高,显示出对官职的尊重和礼仪的重视。随后,诗人用“锡珪”与“分命”表明了蒋尚书即将承担的重要职责,强调了他在东都的地位。
诗中以“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秋日画面,象征着新官上任的希望与前景。尤其是“蝉稀金谷树,草遍德阳宫”两句,描绘出了自然环境与宫廷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蒋尚书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政治治理的理念,强调了儒家思想的节俭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德治与法治的平衡思考。最后用“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收尾,蕴含着对蒋尚书未来成就的期待,也暗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周公的名声在千年之后仍然独特,正如蒋尚书值得铭记的贡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
这里描绘副宰相的显赫地位和春卿对礼乐的重视,反映出当时对官员品德的期望。 -
锡珪仍拜下,分命遂居东。
赐予权杖后,他仍然谦逊地接受,显示出蒋尚书的谦恭与责任感。 -
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
描绘秋日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清新的气息。 -
蝉稀金谷树,草遍德阳宫。
宁静的环境中,金谷园的蝉鸣稀少,德阳宫的草木繁茂,体现了和谐美好的景象。 -
教用儒门俭,兵依武库雄。
提出治国的理念,强调儒家的节俭和强大的军队,显示出治理国家的智慧。 -
谁云千载后,周召独为公。
对历史的思考,期望蒋尚书的贡献能如周公般被后世铭记。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例如,“高旆翻秋日,清铙引细风”中高旆与清铙形成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蒋尚书的敬意和祝福,传达了对德治与法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副相:权势与威严的象征。
- 春卿:礼乐文化的代表。
- 高旆与清铙:象征政治的威严与文化的优雅。
- 蝉与草:自然与宁静的象征,反映内心的平和。
- 儒门与武库:文化与军事的平衡,展示治理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副相威名重”中“副相”指什么?
A. 副宰相
B. 副总理
C. 副主席 -
“高旆翻秋日”中的“高旆”象征什么?
A. 自然风景
B. 官职的威严
C. 军队的精神 -
此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耿湋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友人》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李白的《送友人》:强调友情与离别的哀伤,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