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

时间: 2025-01-19 17:44:56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耿湋 〔唐代〕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
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
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
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
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
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
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
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归国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国家的思念与对使者的祝愿。远方的国度传播着王朝的文化,儒家学者得到了使者的传达。六位君主的典籍已经成形,万里之外的丝绸之路上,寄托着亲密的关系。云水之间孤舟相连,恩惠和私情都在于个人。龙节的归去是如此悠长,渺茫的蜃楼在新天地中浮现。前方的路在暮色中延续,波涛中又迎来了春天。黄昏与黎明交替,神灵探问着船人。城邑之间分隔华夏,衣服和礼仪则仿佛是缙绅的装束。待到礼仪和使命完成后,回归的路上切勿迷失方向。

注释

  • 远国:指遥远的国家,这里是新罗。
  • 通王化:传播王朝的文化。
  • 儒林:指儒家学者群体。
  • 典册:指典籍、文书。
  • 丝纶:指丝绸,象征贸易和交流。
  • 孤棹:指孤舟,象征旅途的孤独。
  • 龙节:指龙的节日,象征权威与荣耀。
  • 蜃楼:海面上幻影的楼阁,象征虚幻与遥远。
  • 缙绅:指官员和士大夫,象征地位与礼仪。
  • 迷津:迷失渡口,象征失去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字公辅,号四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中央政府,作品多涉及边塞、战争等题材,以豪放和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耿湋担任使者前往新罗时,表达了对新罗的文化传播的赞美以及对使者的美好祝愿,深刻反映了唐代的对外交往及文化交流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与新罗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诗人在开篇便提到“远国通王化”,显示出对新罗的重视与期望。接着,通过“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描绘了新罗与唐朝之间的官方关系,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商贸的繁荣。诗中“云水连孤棹”一句,既描绘了旅途的孤寂,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诗人引入了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渺茫,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后半部分则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对使者的深情祝福,尤其是“归路勿迷津”,更是对使者归途的关切与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文化自信与历史的厚重感,体现了唐代的开放与包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国通王化:遥远的国家传播着王朝的文化。
  2. 儒林得使臣:儒家学者得到来自使者的消息。
  3. 六君成典册:六位君主的文书已经形成。
  4. 万里奉丝纶:万里之外的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流。
  5. 云水连孤棹:孤舟在云水之间航行。
  6. 恩私在一身:个人的恩情与私情在于此。
  7. 悠悠龙节去:龙节的归去如此悠长。
  8. 渺渺蜃楼新:遥远的蜃楼在新的天地中显现。
  9. 望里行还暮:在远望中,行程已至黄昏。
  10. 波中岁又春:波涛中又迎来了春天。
  11. 昏明看日御:在黄昏与黎明中观日光。
  12. 灵怪问舟人:神灵探问着船上的人。
  13. 城邑分华夏:城邑之间分隔华夏。
  14. 衣裳拟缙绅:衣服和礼仪像是士大夫的装束。
  15. 他时礼命毕:待到礼仪和使命完成。
  16. 归路勿迷津:归途时不要迷失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节比作一种文化象征。
  • 拟人:神灵与舟人之间的对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文化交流的描写,表达了对使者的美好祝愿,强调了唐代与新罗之间的友好关系与文化传承。

意象分析

  • 远国:象征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 孤棹:代表个体的孤独旅程。
  • 龙节:象征权威与文化的象征。
  • 蜃楼:虚幻与理想的象征。
  • 波涛: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新罗
    • B. 日本
    • C. 高句丽
  2. 诗中“云水连孤棹”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旅途的繁华
    • B. 旅途的孤寂
    • C. 旅途的欢乐
  3. 诗中的“归路勿迷津”表达了作者对使者的什么期望?

    • A. 祝福
    • B. 责备
    • C. 失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渡汉江》: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与祝福,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渡汉江》:描绘了自然景观与旅途的感受,更加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