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子夜四时歌四首 夏歌》

时间: 2025-01-04 08:51:50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夏季湖面,湖水如镜,面积达三百里,荷花盛开,菡萏在水面上绽放。五月的西施在这里采摘荷花,路人看了不免会觉得她的身影宛如妖邪。诗人不愿再等候明月,便划船返回越王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镜湖:湖面平静如镜,形容湖水的清澈与宁静。
  • 菡萏:荷花的别名,表示其正在开花。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狭隘,指修长或狭窄的地方,在这里指美丽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 越王:指的是越国的王,可能是指越王勾践。

典故解析:
西施采荷的场景与古代的美人传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清逸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夏,李白在湖边游玩时,感受到荷花的美丽与周遭的宁静,因而创作了此诗,表达对自然美和人间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将夏天的美景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结合。开篇“镜湖三百里”便勾勒出了一幅宽广而宁静的湖面,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菡萏发荷花”则将这种宁静的美进一步升华,荷花的绽放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活力。而“五月西施采”更是将人间的美与自然的美融合在一起,引发读者对美的联想。西施的形象不仅仅是美丽的代名词,同时也代表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一句“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则将诗人的归属感与对故土的眷恋表达得淋漓尽致,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情的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湖三百里:描绘了湖面宽广,水面如镜,给人宁静的感觉。
  • 菡萏发荷花:荷花的开放象征着夏天的来临与生机。
  • 五月西施采:提到西施,暗示美丽与柔情,西施采花的画面令人惊艳。
  • 人看隘若邪:旁人看见西施采花,觉得她的美丽如妖邪,传达出对美的赞美与嫉妒。
  • 回舟不待月:诗人不愿意等待月光,急于归去,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归去越王家:归去的方向指向越王,显示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面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对仗:如“菡萏发荷花”与“五月西施采”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荷花与西施的美丽相结合,赋予了自然更多的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象征宁静与美丽。
  • 菡萏:象征生命与活力。
  • 西施:象征美丽与柔情。
  • 明月:象征对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月亮
    b) 荷花
    c) 山川

  2.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王羲之
    b) 西施
    c) 李清照

  3. 诗中的“镜湖”形容的是?
    a) 广阔的湖面
    b) 夕阳的倒影
    c) 荷花的盛开

答案:

  1. b) 荷花
  2. b) 西施
  3. a) 广阔的湖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家国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夏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前者主要描绘自然美和个人情感,后者则更侧重于思乡与人情冷暖,展示了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