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鲁颂》

时间: 2025-01-04 11:23:48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鲁颂
作者: 李白 〔唐代〕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鲁迅的钦佩,以及对历史上伟人精神的赞美。诗中有“谁说泰山高,能比鲁连的气节?”的怀疑,意在强调鲁连的伟大与坚定。诗人接着反问“谁说秦军众,能摧毁鲁连的口才?”以此来讽刺强权与暴力。接下来的句子展示了诗人独立于天地之间,清风洒落如兰花的雪,表现出一种清雅的气质。诗中的“夫子还倜傥”,则是对鲁迅风采的赞美,接着提到“攻文继前烈”,表明历史的延续。最后,诗人提到“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意味着对鲁迅精神的传承与铭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鲁连: 指鲁迅,意指其刚直不阿的品格。
  • 秦军: 指历史上强大的秦国军队,象征暴力与压迫。
  • 倜傥: 指风采出众,才华横溢。
  • : 雕刻,形容言辞的珍贵与深刻。

典故解析:

  • 鲁连: 代表了古代英雄豪杰的精神,象征着不屈的意志。
  • 秦军: 历史上秦国的强盛与其对文化的压制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别鲁颂》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正值唐代盛世。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反映出个人的情怀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别鲁颂》是一首充满力量与豪情的诗,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鲁连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高尚人格的向往。整首诗运用对比手法,以“泰山高”和“鲁连节”形成鲜明对照,强调鲁连的精神高峰不亚于自然的巍峨。同时,诗中提及的秦军与鲁连的口才形成强烈对比,表明了诗人对暴力与压迫的不屑与反抗。此诗不仅仅是对鲁迅的颂扬,更是对历史上所有伟大人物精神的致敬。

诗中“清风洒兰雪”的意象如同诗人的心境,清新而高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灵魂的追求。诗的结尾用“镂宝刀”来比喻鲁连的言辞,强调了他影响深远的思想与文化价值。整体来看,《别鲁颂》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着优美的艺术表现,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质疑他人对泰山的崇高评价,强调鲁连的气节更为高尚。
  2.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反驳对秦军的强大之说,指出鲁连的口才与道义不容侵犯。
  3.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表达诗人独立于世的高洁气质。
  4.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称赞鲁连的才华与精神,继承先烈的文采。
  5.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比喻鲁连的坚定与不屈,像松树一样在严寒中依然挺立。
  6.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象征鲁连的思想与精神将永存不灭,像宝刀般珍贵。

修辞手法:

  • 对比: 用高山和鲁连的气节形成对比,突显鲁连的伟大。
  • 比喻: 通过“镂宝刀”比喻鲁连的言辞珍贵而有力。
  • 拟人: “清风洒兰雪”,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表现。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伟人精神的崇敬与对历史的反思,强调文化与道德的力量高于物质与暴力。诗人通过鲁连的形象,传达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 象征高峰与权威。
  • 鲁连: 代表不屈的精神与道德的高尚。
  • 秦军: 暴力与压迫的象征。
  • 清风兰雪: 诗人高洁的心灵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谁道泰山高”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对自然的崇拜
    • B. 对鲁连精神的强调
    • C. 对强权的尊重
  2. “赠言镂宝刀”中的“宝刀”比喻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鲁连的言辞与思想
    • C. 历史的遗产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李白的《别鲁颂》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但李白更为豪放,而杜甫则显得沉郁。李白的诗歌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理想,杜甫则更关注现实与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李白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