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
作者: 马戴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殿中日相命,开尊话旧时。
馀钟催鸟绝,积雪阻僧期。
林静寒光远,天阴曙色迟。
今夕复何夕,人谒去难追。
白话文翻译:
在殿中静静的日子里,我和朋友相约,畅谈往日的事。
余音袅袅的钟声催促着鸟儿归去,积雪阻挡了僧人的到来。
林间宁静,寒光遥远,天色阴沉,黎明的光线显得迟缓。
今夜又是何夜呢?来访的人已去,我再也无法追寻。
注释:
- 殿:指宫殿或庙宇中的殿堂。
- 相命:相互约定或命定。
- 开尊:开坛或开坛讲道,尊指佛像或佛教仪式中的坛。
- 余钟:余音的钟声。
- 催:催促,促使。
- 僧期:僧人约定的时间。
- 寒光:寒冷的光亮。
- 曙色:黎明的光色。
- 人谒:来访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季良,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63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时期,诗人居于庙宇,约僧人相聚,却因雪阻而无法相见,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与失落。
诗歌鉴赏:
马戴的《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描绘静谧的殿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与失落。诗的开头通过“殿中日相命”引入,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约定,接着通过“开尊话旧时”描绘出一种温暖的怀旧气氛。随着诗句的推进,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逐渐显现,余音绕梁的钟声与飞鸟的离去象征着相聚的结束,而“积雪阻僧期”则生动地展现了无法相见的无奈。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林静寒光远,天阴曙色迟”勾勒出清冷而孤寂的自然景象,反衬出诗人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与惆怅。最后一句“今夕复何夕,人谒去难追”更是将这种失落感推向高潮,诗人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追忆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殿中日相命:在殿堂中,我们相约,暗示着一种亲密的关系。
- 开尊话旧时:在这里谈论往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馀钟催鸟绝:钟声响起,鸟儿已归,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聚散无常。
- 积雪阻僧期:积雪阻挡了约定的僧人,反映出外部环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林静寒光远:林中宁静,寒光远离,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天阴曙色迟:天色阴沉,黎明的光线显得迟缓,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 今夕复何夕,人谒去难追:感慨今夜与往昔的不同,表达人与人之间难以把握的缘分。
修辞手法:
- 比喻:钟声与鸟的离去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钟声与鸟儿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林静寒光远,天阴曙色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谊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珍视与不易,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殿:象征着静谧与内心的寄托。
- 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鸟:象征着自由与离别。
- 雪:象征着寒冷与阻隔。
- 光: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积雪”在表达什么含义? A. 冬天的美景
B. 阻碍人际关系的因素
C. 诗人的情感 -
“林静寒光远”中的“寒光”指的是什么? A. 冷冷的月光
B. 寒冷的晨光
C. 冷清的光亮 -
诗的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惆怅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个人孤独感的抒发,而本诗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