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次大田韵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1:45:26

田家不蓄历,习惯自知时。

雨足栽秧早,霜寒种树迟。

司晨劳德羽,守夜护文狸。

风俗予能记,将为赋楚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不蓄历,习惯自知时。
雨足栽秧早,霜寒种树迟。
司晨劳德羽,守夜护文狸。
风俗予能记,将为赋楚茨。

白话文翻译

农家不需要日历,习俗让人自知时节。
雨水充足时早早栽秧,霜寒来临时种树则推迟。
清晨的劳动要靠德羽,晚上守夜则要保护文狸。
乡俗我能记得,将会为之作诗赋楚茨。

注释

  • 田家:农家,指的是以农业为生的家庭。
  • 不蓄历:不需要日历,意指农民凭借经验和习惯来判断时节。
  • 雨足:指雨水充沛,适合栽秧的时节。
  • 霜寒:指霜降的寒冷天气,适合种树的时节推迟。
  • 司晨:指清晨的工作。
  • 德羽:指的是鸟类,特别是清晨的鸟鸣。
  • 文狸:指夜间活动的动物,可能是为了捕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典故,但提到的“司晨”和“守夜”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枢,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其作品多关注农民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在明代,农村生活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自然规律息息相关。顾枢通过这首诗反映出农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对自然节奏的敏感,表现了他们依靠经验而非书本知识来安排农业生产的智慧。诗中的“田家不蓄历”,传达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态度,农民通过观察自然变化而自知时节,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接下来的“雨足栽秧早,霜寒种树迟”则具体描绘了农作物生长的时令,显示了农民对于气候变化的深刻理解与适应能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司晨劳德羽,守夜护文狸”进一步深化了农民的生活场景,清晨和夜晚的忙碌反映了农民的辛勤与不易。最后的“风俗予能记,将为赋楚茨”,表达了对乡土风俗的珍视和传承的意愿,暗示了诗人将以诗歌的形式记录这一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农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田家不蓄历,习惯自知时:农民不需要日历,凭借习惯来判断季节。
    • 雨足栽秧早,霜寒种树迟:雨水充足时可以早早栽秧,霜降时则推迟种树。
    • 司晨劳德羽,守夜护文狸:早晨的工作依赖于鸟鸣,晚上则要保护夜间的动物。
    • 风俗予能记,将为赋楚茨:乡俗我都能记住,将来会为此作诗。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农民的生活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与自然规律,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体现了朴素的乡土情怀。

意象分析

  • 田家:象征着农民的生活。
  • :象征着滋润与生长。
  • :象征着寒冷与收获的延迟。
  • 德羽: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代表着生命的节奏。
  • 文狸:象征着夜晚的守护,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农民是如何判断时节的?

    • A. 通过日历
    • B. 通过习惯
    • C. 通过月亮
    • D. 通过气温
  2. “雨足栽秧早”的意思是什么?

    • A. 雨水不足
    • B. 雨水充足适合早早栽秧
    • C. 雨后不适合工作
    • D. 雨停后再栽秧
  3. 诗人是否重视乡土风俗?

    • A. 不重视
    • B. 重视
    • C. 不确定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田园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顾枢的《村居次大田韵三首 其三》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顾枢更侧重于农民的生活习惯和季节变化,而王维则在山水之间表现了诗人的隐逸精神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