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曲》
时间: 2025-01-09 05:1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曲
张吉 〔明代〕
西湖美丽声吴楚,湛湛澄波照今古。
红亭隐雾闪赪虬,古木盘堤踞苍虎。
大舟楼橹拥深䡴,小艇榔桡疾飞羽。
春秋冬夏无虚日,下土浮沉送歌舞。
倚风皓齿袅金音,傍水轻裾飘玉缕。
我来歌舞寂不闻,狼籍杯盘仅三五。
酒酣指顾天欲暮,泣断栖霞一抔土。
忆昨牧马吸海枯,举国茕茕走无所。
他时提兵顿梁宋,不敢南窥岂无故。
徒以公军襄汉间,百万貙貅怯东渡。
假令中原念已灰,公功语及重堪哀。
坐看鱼肉贼臣手,偶被冠裳亦念哉。
呜呼此水真鸩毒,君父相关溺不回。
中兴大计在定鼎,舍旃天府奚规恢。
伯纪吁谋弃不用,嗟公不死眉宇为谁开。
白话文翻译:
西湖的美丽声响如同吴楚之地,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古今。
红色的亭子在雾中闪烁,像是蜿蜒的龙,古老的树木盘踞在堤岸,犹如苍老的老虎。
大船在水中扬帆,小艇像飞羽般快速滑行。
春夏秋冬,每天都没有空虚的日子,泥土在水面上浮沉,伴随着歌舞。
倚着微风,洁白的牙齿轻声吟唱,水边的轻裙在风中飘动。
我来这里歌舞却没有听见回响,杯盘狼藉,只有三五个友人。
酒醉时指向天空,天色渐暮,泪水夺眶而出,化作一捧土。
回忆往昔,骑马饮水如同海枯,举国孤独无处可去。
他时提兵伐宋国,不敢南窥,难道没有原因?
只是公军在襄汉之间,百万的猛兽害怕东渡。
即使中原已经灰烬,公功的言辞仍令人堪伤。
坐看宵小之辈的横行,偶尔被他们的衣冠所动。
呜呼,这水真如鸩毒,君父相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复兴的宏图在于定鼎,舍弃了天府,何以规复?
伯纪的谋略被弃用,叹息公不死眉宇为谁而开。
注释:
- 吴楚:古代中国地名,吴国和楚国代表着江南地区的风光。
- 赪虬:指红色的龙,形象生动。
- 皓齿:洁白的牙齿,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浮沉:在水面上浮动和沉没,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无常。
- 鸩毒:比喻危险的事物,暗指政治的黑暗。
典故解析:
- 提兵顿梁宋:指历史上的战争,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公军:指的是当时的统治者或军队,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伯纪:指的是历史人物,诗人对其才华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吉,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生于动荡时期,诗作多反映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明代国家危机和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张吉写下这首《西湖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西湖曲》是一首描绘西湖景色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的开篇就用“美丽声吴楚”引入,展现出西湖的优美与独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中充满了对过往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批判,特别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最后几句,诗人将水比作鸩毒,暗示了政治的腐败和无能,令人感慨国家的前景堪忧。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诗人也在反思历史,期盼国家的复兴。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关心。张吉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而又忧伤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湖美丽声吴楚:开篇直接表明西湖的美丽,声如吴楚的音乐,体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 湛湛澄波照今古:湖水清澈似镜,映照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 红亭隐雾闪赪虬:红亭在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 古木盘堤踞苍虎:古树如青虎般矗立,暗喻历史的沉重与雄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如鸩毒”,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
- 对仗:如“春秋冬夏无虚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西湖:象征着美丽与忧伤,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 清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
- 古木: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坚韧。
- 酒与歌舞:象征着生活的欢愉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湖被称为美丽的哪个地方? A. 江南
B. 吴楚
C. 关中
D. 西北 -
诗中提到的“赪虬”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龙
B. 白色的马
C. 青色的树
D. 黑色的云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如何? A. 乐观
B. 忧虑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经典作品,同样涉及历史与天命的思考。
- 《登高》:杜甫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通过孤独的渔人描绘出一种苍凉的景象,与《西湖曲》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之情与张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形成对照,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西湖文化的历史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