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白话文翻译:
烟雾和山色交融,显得朦胧而淡雅;高耸的浮图如同一根千尺的柱子,直插云霄。湖面上的画船快要归航,孤独的山峰却仍然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注释:
- 烟光:指的是烟雾和光影,形容山水的朦胧之美。
- 溟濛:意为迷蒙的样子,形容景色的模糊和幽远。
- 千尺:形容浮图的高度,强调其巍峨。
- 浮图:佛教的塔,通常用于供奉佛舍利。
- 兀倚空:直立在空中,形容浮图的高耸。
- 画船:指装饰精美的船只,象征着优雅和艺术。
- 欲尽:将要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 孤峰:指孤立的山峰,给人一种独特的孤独感。
- 夕阳红:夕阳的余晖,给山峰染上了温暖的色彩。
典故解析:
本诗描写的是西湖的美丽景色,尤其是雷峰的落日景象。雷峰是西湖著名的山峰,与白蛇传的故事相关,象征着爱情与遗憾。诗中通过描绘湖上画船和夕阳下的孤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尹廷高,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展现出独特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地方,尹廷高在此创作时,正值元代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美景,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雷峰落照》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柔美与宁静。首句“烟光山色淡溟濛”,以烟雾和光影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第二句“千尺浮图兀倚空”,则通过对浮图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巍峨的壮丽感,浮图的高耸与周围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自然的神秘和伟大。
接下来的两句中,“湖上画船归欲尽”,画船的归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而“孤峰犹带夕阳红”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永恒的对比。孤峰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美,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些不能言说的情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淡雅而深邃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光山色淡溟濛: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景象,烟雾与山色交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千尺浮图兀倚空:浮图的高耸,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 湖上画船归欲尽:画船的归航引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孤峰犹带夕阳红:孤独的山峰在夕阳下显得温暖而亲切。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图比作高耸的柱子,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首尾呼应,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和对孤独的感悟。
意象分析:
- 烟光:象征着朦胧与梦幻,体现出自然的柔美。
- 浮图:代表着宗教信仰与人文精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 画船:象征着优雅与艺术的生活方式。
- 孤峰:代表着孤独与坚韧,暗示人生的独特旅程。
- 夕阳红: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体现出生命的流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烟光山色淡溟濛”中的“溟濛”意为: A. 清晰
B. 朦胧
C. 明亮
D. 壮丽 -
诗中提到的“画船”主要象征: A. 速度
B. 优雅
C. 劳动
D. 遗忘 -
“孤峰犹带夕阳红”中的“孤峰”可以理解为: A. 山的高大
B. 一种孤独的状态
C. 湖面的反射
D. 夕阳的颜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尹廷高《雷峰落照》: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气势的磅礴,而尹廷高则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