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时间: 2025-01-01 04:09:49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作者: 李贺 〔唐代〕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久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白话文翻译

幽兰的露珠,如同啼哭的眼睛。
没有什么能结成同心,烟花也不堪剪裁。
草坪如茵,松树如盖。
风为衣裳,水为佩饰。
油壁车子,久别重逢。
冷翠的蜡烛,劳心费神地映照光彩。
在西陵下,风吹着细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兰露:幽静的兰花上的露水,暗示悲伤和孤独。
  • 如啼眼:像哭泣的眼睛,表现出无奈和忧伤。
  • 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结成同心,表达了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 烟花不堪剪:烟花无法剪裁,象征着短暂与无奈。
  • 草如茵,松如盖:草地如同铺成的绣毯,松树如同遮盖的屋顶,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
  • 油壁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马车,象征着富贵。
  • 冷翠烛:冷色调的翠绿色蜡烛,映射出寂寞的氛围。
  • 西陵下:地名,指代一个特定的地点,带有历史感。

典故解析

苏小小是古代著名的女诗人,李贺在诗中通过对她的描写,折射出对爱情、孤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和浓烈的情感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苏小小歌》写于李贺的青年时期,正值唐代的繁荣时期,社会上充满了对爱情和美的追求。他通过对苏小小的描写,反映了对爱情与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小小歌》是李贺极具个人风格的一首诗,诗中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而美丽的女子形象。开头的“幽兰露,如啼眼”,将兰花的露珠比作泪眼,直接传达出一种悲伤的情绪。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无奈的感受。

诗中的自然意象如“草如茵,松如盖”,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仿佛在映衬着女子的美丽与孤独。接着“风为裳,水为佩”,将自然元素拟人化,使得诗的意境更加生动,仿佛风和水都在为她装扮,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油壁车,久相待”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重逢的期待,冷翠烛的描写则营造了一个昏暗而静谧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最后一句“西陵下,风吹雨”,则是对环境的描写,呼应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凄凉。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和丰富的意象,还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是李贺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兰露,如啼眼: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暗示悲伤。
  2. 无物结同心:表达孤独和无奈,强调缺乏真实的爱情。
  3. 烟花不堪剪:象征短暂与无奈,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4. 草如茵,松如盖:描写自然之美,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5. 风为裳,水为佩:自然元素的拟人化,赋予诗意和生动性。
  6. 油壁车,久相待: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时间的流逝。
  7. 冷翠烛,劳光彩:冷艳的烛光映照,营造出孤独的情感。
  8. 西陵下,风吹雨:结尾的环境描写,进一步加深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幽兰露,如啼眼”,比喻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如“风为裳,水为佩”,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意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折射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清雅、孤独的美。
  • :象征泪水,暗示悲伤。
  • :象征温暖、舒适的环境。
  • :象征长寿与坚韧。
  • :象征自由与变化。
  • :象征柔情与包容。
  • 油壁车:象征富贵与期待。
  • 冷翠烛:象征孤独与寂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幽兰露,如啼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生气

  2. 填空题:诗中的“油壁车”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对/错)

答案

  1. B
  2. 富贵与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无题》:李商隐

诗词对比

对比李贺的《苏小小歌》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李贺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意象,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迈与壮阔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