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玄影堂》
时间: 2025-01-17 09:2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灯寂莫网尘中,
烦恼身须色界空。
龙钵已倾无法雨,
虎床犹在有悲风。
定心池上浮泡没,
招手岩边梦幻通。
深夜月明松子落,
俨然听法侍生公。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的香灯下,尘网弥漫,心中烦恼只能求得色界的空无。龙的钵盂已经倾覆,再也无法倾洒甘霖;而虎的床榻依旧在,伴随着悲凉的风声。心定于池上,浮泡渐渐消失;我招手于岩边,梦中的幻影似乎能够通达。深夜月光明亮,松子悄然落下,仿佛在静静聆听法音的侍生公。
注释
- 香灯: 指供奉佛教的香灯,象征着供养和清净。
- 网尘: 指世俗的烦恼和污浊,像网一样缠绕心灵。
- 色界: 佛教术语,指物质世界,相对于空灵的境界。
- 龙钵: 龙的钵盂,象征着法雨。
- 虎床: 虎的床榻,象征危险和悲伤的境地。
- 定心池: 寻求内心宁静的池塘。
- 梦幻: 幻影,象征心灵的追求与迷惘。
- 法侍生公: 指侍奉佛法的僧侣,象征着智慧与教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 772-846),字梦得,号青原,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人生感悟。李绅的诗作多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鉴玄影堂》创作于李绅晚年,此时他已深谙佛理,常在寺庙中修行。诗中反映了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佛教思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鉴玄影堂》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李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诗的开头以“香灯寂莫”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灯光微弱,正如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提到“烦恼身须色界空”,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感慨,强调色界的虚幻与空无。此处,李绅运用了佛教的理念,指出真实的内心世界应当超越表象。
诗中“龙钵已倾无法雨,虎床犹在有悲风”,以龙和虎的象征,表达了法雨的缺失和人世的悲凉。龙钵的倾覆象征着失去的智慧和教导,而虎床则暗示了人世间的危险与痛苦。后面几句“定心池上浮泡没,招手岩边梦幻通”,展现了诗人追寻内心宁静的努力,池水的浮泡象征着浮躁的思绪,而招手的动作则暗示着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最后两句“深夜月明松子落,俨然听法侍生公”,在寂静的夜晚,月光洒下,松子悄然落地,似乎在倾听法音,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禅意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烦恼和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智慧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灯寂莫网尘中: 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香灯在微弱的光线中,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烦恼。
- 烦恼身须色界空: 反思人生烦恼,强调要超越物质的色界,寻求真正的空灵。
- 龙钵已倾无法雨: 龙的钵盂倾倒,象征着法雨的缺失,暗示智慧和慈悲的缺乏。
- 虎床犹在有悲风: 虎的床榻依旧存在,带来悲凉,象征着人世间的痛苦与危险。
- 定心池上浮泡没: 在心静的池塘上,浮泡消失,意味着内心的烦恼渐渐消散。
- 招手岩边梦幻通: 试图招手唤起岩边的梦幻,象征着对理想和宁静的渴望。
- 深夜月明松子落: 深夜中,月光明亮,松子悄然落下,展现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俨然听法侍生公: 在静谧中,似乎听到了法音,象征着对智慧的追求和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 “龙钵已倾”与“虎床犹在”通过象征物体现出智慧的缺失和人生的悲凉。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香灯寂莫”与“烦恼身须”。
- 意象: “香灯”、“龙钵”、“虎床”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传达出深邃的禅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世俗烦恼的超越与内心宁静的追求。李绅通过深刻的哲理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士人对人生真谛的反思,表达出一种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灯: 象征清净与智慧。
- 网尘: 代表世俗的烦恼与困扰。
- 龙钵: 法雨的象征,代表智慧与慈悲。
- 虎床: 代表危险与悲伤的现实。
- 定心池: 内心宁静的象征。
- 梦幻: 心灵追求的象征。
- 松子: 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香灯寂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热闹
- B. 寂静
- C. 兴奋
- D. 悲伤
-
填空题: 诗中“龙钵已倾”象征着_____的缺失。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定心池”象征着内心的烦恼。 (对/错)
答案
- B. 寂静
- 智慧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 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李绅的禅意相呼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关注自然与生命的流逝,体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