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作
陆游
空濛初喜洒檐楹,
忽听空阶点滴声。
高枕便知宜夕睡,
丰年不叹负春耕。
多情幽草沿墙绿,
无赖群蛙绕舍鸣。
屈指清秋两旬近,
却愁徂岁又峥嵘。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初闻雨滴轻洒在屋檐上,
忽然听见空荡的阶梯上传来的滴水声。
躺在床上,便知道今晚适合睡觉,
丰年不必为春耕而感到心虚。
情深的幽草沿着墙根绿意盎然,
无情的蛙鸣围绕着我的家不停。
掐指一算,清秋已近两周,
却又为岁月流逝而感到惋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濛:形容雨雾弥漫的样子。
- 檐楹:指屋檐和屋檐下的柱子。
- 高枕:形容睡得安稳,枕头高。
- 丰年:指丰收的年景。
- 多情:形容情感丰富。
- 幽草:生长在幽静地方的草。
- 无赖:形容没有道理或不讲理,常用来指代蛙鸣声的喧闹。
典故解析:
- “丰年”指代当年气候适宜,农作物丰收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
- “屈指清秋”表达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宋金之战,国破家亡,立志报国,作品涵盖了诗、文、词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细雨纷飞的时节,诗人在田园中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变化,借雨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雨为引子,描绘了初雨时节的宁静与安逸。开篇的“空濛初喜洒檐楹”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悦,细腻的雨声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接着,诗人以“高枕便知宜夕睡”表达了在丰年中对生活的满足与放松,似乎在说即便生活中有些烦恼,但丰收的喜悦足以让他安然入睡。
诗中“多情幽草沿墙绿,无赖群蛙绕舍鸣”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草木的繁茂与蛙声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屈指清秋两旬近,却愁徂岁又峥嵘”,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诗人虽享受当下的宁静,却也难掩对未来的忧虑,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雨串联起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充满了生活的哲思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濛初喜洒檐楹:细雨开始洒落,诗人感到欣喜。
- 忽听空阶点滴声:忽然听到阶梯上雨水滴落的声音,增强了雨的氛围。
- 高枕便知宜夕睡:躺下觉得应该安然入睡,表达了对于宁静夜晚的向往。
- 丰年不叹负春耕:丰收之年,无需担心春耕的成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
- 多情幽草沿墙绿:墙根的草木生机盎然,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 无赖群蛙绕舍鸣:蛙声鼎沸,增添了生活的活力。
- 屈指清秋两旬近:时间流逝,清秋即将来临,感慨岁月的无情。
- 却愁徂岁又峥嵘:对未来的忧虑,岁月的峥嵘让人感到不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无赖群蛙”,将蛙声人格化,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高枕便知宜夕睡,丰年不叹负春耕”,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和对岁月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幽草: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蛙鸣:象征着生活的喧嚣与活泼。
- 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枕便知宜夕睡”的意思是: A. 睡觉不安
B. 适合睡觉
C. 睡得不香 -
诗中提到的“丰年”指的是哪种情况? A. 气候恶劣
B. 农作物丰收
C. 田地荒芜 -
“屈指清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雨的喜悦
B. 对生命的珍惜
C. 对时光的流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雨中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以自然为主题,但陆游的诗更侧重于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境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