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卢戡
作者: 元稹
红树蝉声满夕阳,
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嗟去日光阴促,
病觉今年昼夜长。
顾我亲情皆远道,
念君兄弟欲他乡。
红旗满眼襄州路,
此别泪流千万行。
白话文翻译:
秋日的夕阳下,红树枝头蝉鸣声声,
送别白发的朋友,心中倍感伤痛。
年纪渐长,常常感叹光阴如梭,
今年的病痛让我觉得白天黑夜都显得漫长。
我回头想念亲人都在遥远的地方,
而我又思念你这个兄弟要去他乡。
在充满红旗的襄州路上,
此别时泪流满面,心中百感交集。
注释:
- 红树:指秋天红叶的树木。
- 蝉声:蝉鸣,常被视作夏秋季节的象征。
- 白头:形容年长的朋友,暗示离别的伤感。
- 光阴促:意指时间流逝得很快,感慨人生短暂。
- 红旗:可能象征着征途的艰辛与未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齐安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当关注现实、表现人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送卢戡》写于元稹与友人卢戡分别之际。卢戡可能是受命前往外地任职,诗作通过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流逝时光的无奈。
诗歌鉴赏:
《送卢戡》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与对离别的痛苦。开篇“红树蝉声满夕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秋日景象,蝉声响起,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白头相送倍相伤”,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老友离去的伤感,尤其是“白头”二字,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老嗟去日光阴促”,诗人以自我感受反映出对时间的无奈与焦虑,年纪渐长,越发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时间似乎在加速。而“病觉今年昼夜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疾病的缠绕让人愈发觉得时间的漫长,精神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后面的几句则表达了对亲情与友情的双重思念,诗人关注的不仅是友人的去向,还有自己身处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在描绘离别之际,红旗象征着征途与希望,泪水则是对离别的真实写照,表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入,情感细腻而深刻,表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珍贵,体现了元稹对友情与人际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树蝉声满夕阳:描写秋日下午,红树上蝉鸣声声,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 白头相送倍相伤:送别年长的朋友,感情愈发沉重。
- 老嗟去日光阴促:年纪大了,常常感叹时间过得快。
- 病觉今年昼夜长:身体不适,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漫长。
- 顾我亲情皆远道:思念亲人,他们都在远方。
- 念君兄弟欲他乡:思念朋友,知道他要去他乡。
- 红旗满眼襄州路:道路两旁满是红旗,象征着未来的旅途。
- 此别泪流千万行:离别时泪水不止,表达了无尽的思念与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声与夕阳结合,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
- 对仗:如“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红旗象征着希望与旅途,泪水则是对离别的真实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主题,表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生命的短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秋天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蝉声:象征着夏秋交替,传达出时光的流逝。
- 白头:象征年长与离别,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红旗:象征着未来的旅途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树”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友情的珍贵
C. 秋天的景象
D. 旅行的希望 -
“老嗟去日光阴促”中,“光阴促”是什么意思? A. 时间流逝慢
B. 时间流逝快
C. 时间过得无所谓
D. 时间停滞不前 -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痛苦与思念
C. 无聊
D. 兴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白居易《赠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同样是表达离别时的情感,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元稹则更为细腻。
- 《赠友人》(白居易):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白居易的风格更加平易近人,感情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