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乐天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1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乐天二首》
荣辱升沉影与身,
世情谁是旧雷陈。
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
山入白楼沙苑暮,
潮生沧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
论才赋命不相干,
凤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
剑头已折藏须盖,
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荣辱得失的感慨,世间的情感变化无常,谁能记得往日的情谊?只有鲍叔对我仍有怜悯,而我也像曾参一样,始终保持自己的良心。山间夕阳映照着白楼,沙苑的暮色中,潮水涌动着春意。年老时,尽管遇到美好景色,却依然感到惆怅,彼此相隔,心中难免伤感。
论及才华与命运并无太大关系,凤凰有文章而雉鸡有冠。我的身体虚弱却仍在承受着世俗的压迫,伤痕未愈又遭受新的打击。剑头已折,虽藏匿但需小心,面对困难,尽管艰难,也要坚持。不要再在州前的罗刹石上纠缠,人生如同大海的波澜,我一生都在与之抗争。
注释
- 鲍叔:指鲍叔牙,春秋时期的隐士,以仁义之心对待朋友。
- 曾参:指曾子,孔子的学生,以仁义著称,强调不杀生。
- 白楼:景物描写,可能指代某处名胜。
- 丁字:形容声音或姿态的刚正。
- 罗刹石:传说中的妖怪,象征着艰难险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字微之,号贞白,唐代诗人,擅长写情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多描绘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稹与好友乐天(白居易)之间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境遇。
诗歌鉴赏
这首《寄乐天二首》是元稹在与白居易的交往中,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感受的佳作。诗中通过对荣辱、世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开头两句“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便道出了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失落与困惑。接下来的“唯应鲍叔犹怜我”,则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重。
诗中意象丰富,白楼、沙苑、潮生等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互交织,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尤其是“老逢佳景唯惆怅”,将个人的无奈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后半部分,诗人以才命不相干,表现出对自身命运的叹息,最后以“身敌海波澜”总结,表明了他对人生苦难的抗争与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荣辱升沉影与身:荣辱起伏与我的身影同行,表现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 世情谁是旧雷陈:世间的情感变化无常,谁能记得过去的情谊?
- 唯应鲍叔犹怜我:只有鲍叔对我仍有怜悯,体现友情的可贵。
- 自保曾参不杀人:我也像曾参一样,始终保持自己的良心。
- 山入白楼沙苑暮:描绘夕阳下的美景,增添了诗的意境。
- 潮生沧海野塘春:潮水涌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老逢佳景唯惆怅:年老时遇到美景,却感到惆怅。
- 两地各伤何限神:两地相隔,心中难免伤感。
- 论才赋命不相干:才华与命运并无太大关系。
- 凤有文章雉有冠:凤凰有文章,雉鸡有冠,暗喻各具特色。
- 羸骨欲销犹被刻:身体虚弱却仍在承受世俗压迫。
- 疮痕未没又遭弹:伤痕未愈又遭受新打击。
- 剑头已折藏须盖:剑已折,需小心藏匿。
- 丁字虽刚屈莫难:面对困难,虽艰难也要坚持。
- 休学州前罗刹石:不要再纠缠于往事。
- 一生身敌海波澜:人生如同大海的波澜,充满挑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海波澜,形象地表达生活的起伏与不易。
- 对仗:如“荣辱升沉”和“世情谁是”,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遭遇与感受,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递出一种对命运抗争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鲍叔:友情与仁义的象征。
- 白楼/沙苑:美好自然景象的象征,寄托情感。
- 剑头:象征力量与斗争,暗示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鲍叔”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曾子
- B. 鲍叔牙
- C. 孟子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人生的艰难?
- A. 白楼
- B. 海波澜
- C. 沙苑
-
诗中提到的“荣辱升沉”是指什么?
- A. 个人的命运
- B. 自然的变化
-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元稹的《寄乐天二首》更为内省,深刻地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友谊的珍贵,而白居易则侧重于自然与人生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元稹研究》
- 《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