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鲁儒》

时间: 2025-01-03 02:38:24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的鲁儒(儒生)在谈论五经的情景,他已白发苍苍,死守着那些陈旧的章句。询问他关于国家治理的策略,回答却模糊不清,仿佛陷入了烟雾之中。他脚上穿着远行的鞋子,头上戴着方形的山巾,缓缓地沿着笔直的道路走去,尚未行走就已经扬起了尘土。秦国的丞相府并不重视像他这样的道德高尚之人。你并不是像叔孙通那样的人,与我本是有着不同的缘分。时局尚未到达,还是回去汶水旁耕作吧。

注释

  • 鲁叟:指鲁地的老者,象征儒者。
  • 五经:指儒家经典。
  • 经济策:治理国家的策略。
  • 茫如坠烟雾:形容思路模糊,难以捉摸。
  • 方山巾:一种传统的帽子,常见于古代文人。
  • 秦家丞相府:指秦国的权臣之家。
  • 叔孙通: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贤德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横溢而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壮丽,也有细腻的柔情。

创作背景

《嘲鲁儒》写于李白的游宦生涯中,表现了他对当时儒生的讽刺与批判,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和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诗歌鉴赏

《嘲鲁儒》通过描绘一位老儒者的形象,展现了李白对儒家学说的质疑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中老儒者虽通古今典籍,却在治国理政时显得无能,为何?因为他固守古老的章句,无法适应变化的时代。这种对传统学问的讽刺,恰恰体现了李白对时代变革的敏锐洞察。

诗中的“茫如坠烟雾”形象生动,暗示了儒者的思想迷茫。李白以“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的形象,反映了他自己志向远大的情怀,试图从中与当时儒者的局限性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的结尾“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则是李白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鲁叟谈五经:开篇交代鲁儒在谈论经典,显示出他的学识。
  2. 白发死章句:年长的儒者固守陈旧的经典,缺乏创新。
  3. 问以经济策:问他治理国家的策略。
  4. 茫如坠烟雾:回答模糊不清,无法给出实质性的建议。
  5. 足著远游履:暗示李白自己有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6. 首戴方山巾:强调传统文化的束缚。
  7. 缓步从直道:描述其循规蹈矩的态度。
  8. 未行先起尘:象征着传统思想的滞后。
  9. 秦家丞相府:提到权臣之家,反映出对权力的不屑。
  10. 不重褒衣人:指那些德行高尚的人在权臣眼中不被重视。
  11. 君非叔孙通:指出作者与古代贤者的不同。
  12. 与我本殊伦:强调自己与传统儒者的隔阂。
  13. 时事且未达:暗示现实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14. 归耕汶水滨:最终选择回归自然,安静地耕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茫如坠烟雾”比喻思路的迷茫。
  • 对仗:如“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 反讽:通过鲁儒的形象反映出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当时儒者思想的批判,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同时表现了他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鲁叟:象征传统的儒者,固守古训。
  • 五经:象征传统学问与文化的束缚。
  • 远游履:代表追求自由与远大理想的心态。
  • 方山巾:象征儒生的传统形象。
  • 汶水:代表自然与乡土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嘲鲁儒》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足著远游履”的意思是?

    • A. 脚穿远行的鞋
    • B. 走路很慢
    • C. 远足的计划
    • D. 归乡的愿望
  3. 诗中提到的“秦家丞相府”主要讽刺了什么?

    • A. 读书人
    • B. 权臣的无能
    • C. 儒生的傲慢
    • D. 社会的不公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嘲鲁儒》同为表达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但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带有讽刺意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选》
  • 《唐代文化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