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时间: 2025-01-04 12:02:20

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

独步出幽闺,月晃波澄绿¤

菱荷风乍触,一对鸳鸯宿。

虚棹玉钗惊,惊起还相续。

意思解释

生查子

作者: 刘侍读 〔唐代〕

原文展示:

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
独步出幽闺,月晃波澄绿菱。
荷风乍触,一对鸳鸯宿。
虚棹玉钗惊,惊起还相续。

白话文翻译:

在深秋的夜里,时光流逝得很慢,银色的烛光已经燃尽。
我独自走出幽静的闺房,月光照耀下,水波荡漾,清澈的绿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忽然,荷花的清风轻轻拂过,水面上有一对鸳鸯正相依而宿。
我轻轻划动船桨,玉钗意外地碰到了水面,惊起了鸳鸯,它们又恢复了静谧。

注释:

  • 更漏:指漏壶的滴水声,古人用来计时,表示时间的流逝。
  • 银台:指银色的烛台,烛光映照出银光。
  • 幽闺:指安静的内室,通常指女性的居所。
  • 绿菱:水生植物,象征着秋天的景色。
  • 鸳鸯:一种水鸟,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 虚棹:轻轻划动船桨,表示细腻的动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鸳鸯”一词隐含了对爱情的美好期盼与珍重,在传统文化中,鸳鸯常象征着夫妻或情侣的和谐美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侍读,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细腻情感,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深秋,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情感寄托,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生查子》通过描绘深秋夜晚的宁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对爱情的思考。开头两句“深秋更漏长,滴尽银台烛”,通过时间的流逝和烛光的熄灭,营造出一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直击读者的心灵。接着,诗人独步出幽闺,月光照耀下,水波荡漾,绿菱摇曳,描绘出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美景。此时,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变化,仿佛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寄托。通过“一对鸳鸯宿”,诗人传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而“虚棹玉钗惊”则暗示了这一情感的脆弱与不易。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如月光、荷风、鸳鸯等,营造出了一种清新、恬静的艺术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深秋更漏长”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宁静。
    • “滴尽银台烛”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觉。
    • “独步出幽闺”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月晃波澄绿菱”描绘了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 “荷风乍触”突显了自然的轻柔。
    • “一对鸳鸯宿”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虚棹玉钗惊”表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动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更漏。
    • 拟人:荷风乍触,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月晃波澄绿菱”,表现出和谐的节奏。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宁静的秋夜为背景,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成熟与思考。
    • :代表着清幽与宁静。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
    • 荷风:表现自然的柔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深秋更漏长”中的“更漏”意指什么?

    • A. 烛光
    • B. 时间
    • C. 诗人
    • D. 水波
  2. 诗中“一对鸳鸯宿”象征着?

    • A. 友情
    • B. 爱情
    • C. 自然
    • D. 孤独
  3. “虚棹玉钗惊”中的“惊”字用来表现什么?

    • A. 恐惧
    • B. 惊喜
    • C. 惊动
    • D. 惊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展现女性内心的柔情,而刘侍读的《生查子》则更加关注自然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风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