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莽莽万重山,何处堪投宿。此去有人家,坂上眠黄犊。扶杖转山腰,败堵依修竹。采药未归来,青藓生茅屋。
白话文翻译:
这片连绵起伏的千山万岭,哪里可以找到栖身的地方?往前走,有个村庄,斜坡上有只黄犊在睡觉。我拄着拐杖转过山腰,破旧的围墙靠在修长的竹子旁。采药的人还没有回来,青苔已经覆盖了草屋。
注释:
- 莽莽:形容草木繁茂,气象苍茫。
- 何处堪投宿:在哪里可以找到住宿的地方。
- 坂:指斜坡、小路。
- 眠:睡觉。
- 扶杖:拄着拐杖。
- 败堵:破旧的围墙。
- 依:倚靠,靠近。
- 修竹:高而直的竹子。
- 采药:指采集草药。
- 未归来:还没有回来。
- 青藓:青苔。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采药”一词往往与隐士、道士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廉,清代诗人,生于1731年,卒年不详。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诗人可能在游历山中时写下此诗,表达了他在大自然中的孤独与对归属感的渴求。
诗歌鉴赏:
本首《生查子·山行》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山中的孤独与对归宿的渴望。开篇“莽莽万重山”即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接着“何处堪投宿”则流露出诗人对归宿的渴望与无奈,显现出一种漂泊的情绪。在描述前行的过程中,诗人通过“此去有人家,坂上眠黄犊”展现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给人以温暖的希望。
而“扶杖转山腰,败堵依修竹”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孤独与艰难。最后一句“采药未归来,青藓生茅屋”带有淡淡的忧伤,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的缺失,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莽莽万重山:描绘了山的壮丽与广阔。
- 何处堪投宿:表达了在如此广阔的山中,寻找栖身之处的无奈。
- 此去有人家:暗示前方有村庄,给予一丝希望。
- 坂上眠黄犊:通过描绘黄犊的安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
- 扶杖转山腰:表现诗人在山中行走的艰辛。
- 败堵依修竹:反映了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与交融。
- 采药未归来:暗示采药者的孤独与漫长等待。
- 青藓生茅屋: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力量。
修辞手法:
- 比喻:无形的孤独感通过“万重山”传递。
- 拟人:黄犊的安静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对仗:如“扶杖转山腰,败堵依修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宿的渴望,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 黄犊:代表乡村生活的安宁与温暖。
- 竹: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茅屋:象征归宿与人类的栖身之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犊”指的是什么?
- A. 牛
- B. 羊
- C. 马
- D. 犊牛
- 诗人通过“扶杖转山腰”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轻松
- C. 孤独与艰辛
- D. 冒险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宿的渴望
- C. 对金钱的追求
- D. 对名利的追逐
答案:
- D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安逸。而曾廉的《生查子·山行》则更多地表现了一种对归宿的渴望与孤独的感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