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
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
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
白话文翻译:
陪同李大夫在重阳节的龙沙宴会上,
龙沙的重阳聚会,千骑的队伍驻扎着旌旗。
水和树在秋光中显得格外清澈,丝竹和桐乐的演奏也显得优雅缓慢。
烟雾和草木收敛了昏暗的色彩,霜菊展现出寒冷的姿态。
今天我跟随您畅饮,真是胜过那时落帽的欢愉。
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 龙沙:指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与会的地点。
- 千骑:形容参加宴会的人众多,骑马的队伍。
- 丝桐:指丝竹乐器和桐木乐器,象征优雅的音乐。
- 烟芜:指烟雾和草木,形容景色模糊的样子。
- 霜菊:指在霜降时节开花的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寒意。
- 从公醉:指跟随李大夫一起喝酒,表达与友人相聚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活跃于中期。他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时节变化,以及对友人的珍视。权德舆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在宴会上陪伴李大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秋天美景的赞美。重阳节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聚会的场景与自然的景色交融,展现出一种欢快而又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奉陪李大夫九日龙沙宴会》是一首描绘重阳佳节宴会场景的诗歌,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聚一堂的欢愉情景。全诗采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通过描述宴会的场景与周围环境,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喜悦的氛围。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宴会的主题,"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不仅描绘了盛大的场面,也通过“千骑”的描写,展示了宾客的众多和热闹的氛围。接下来的“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则通过清晰的自然描写,表现出秋天的宁静与优雅,水和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乐器的演奏也显得格外轻柔,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中的景致,"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这里的“烟芜”与“霜菊”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特征,也隐含着时节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一句“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强调了与友人共饮的快乐,超越了过去的欢庆时刻,显得更为真切和深刻。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的方式,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沙重九会:指在龙沙这个地方举行的重阳节聚会,直接引入主题。
- 千骑驻旌旗:形容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气氛热烈。
- 水木秋光净:描绘秋天的清澈景象,水和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丝桐雅奏迟:乐队演奏的音乐显得雅致而缓慢,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烟芜敛暝色:描绘黄昏时分草木掩映的情景,增加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霜菊发寒姿:霜降后的菊花展现出寒冷的姿态,象征秋天的来临。
- 今日从公醉:表达了与友人李大夫共饮的快乐。
- 全胜落帽时:强调此时的欢乐超越了过去的任何时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霜菊”比喻秋天的寒冷。
- 对仗:如“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形成对称美。
- 排比:通过景物的排比来增强诗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宴会,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沙:象征着聚会的地方,承载着友谊与欢乐。
- 重九:象征着传统文化与节日的欢庆。
- 水木: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霜菊: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九指的是哪一天?
- A. 农历八月十五
- B. 农历九月九日
- C. 农历十月初一
-
“千骑驻旌旗”中的“千骑”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家人
- B. 参加宴会的宾客
- C. 诗人的朋友
-
“霜菊发寒姿”中“霜菊”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秋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秋夕》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重阳节的思念情怀,但更侧重于对兄弟的怀念,而权德舆的作品则更强调宴会的欢乐和友谊的珍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同一节日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侧重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