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
时间: 2025-01-04 08:4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
作者: 权德舆 〔唐代〕
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
左掖期先至,中园景未斜。
含毫歌白雪,藉草醉流霞。
独限金闺籍,支颐啜茗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杏花盛开的美景。细雨过后,杏林中的花朵灼灼生辉,满园的瑶华争相开放。左边的园子我预计会先到,而中间的园子花影尚未倾斜。我手握毛笔吟唱着如白雪般的花瓣,坐在草地上尽情享受着流动的霞光。唯独我被禁锢在这金色的闺房里,倚着头喝着茶,欣赏着花开。
注释:
- 杏林:指杏树的树林,诗中比喻杏花。
- 微雨霁:微细的雨过后,天晴了。
- 灼灼:形容花朵鲜艳,光彩夺目。
- 瑶华:瑶:美玉,华:花,合起来指美丽的花。
- 左掖:左边的园子。
- 中园:中间的园子。
- 含毫:手握毛笔,指作诗或写字。
- 白雪:比喻洁白的花。
- 藉草:依靠在草地上。
- 流霞:流动的霞光,形容光彩流动的美丽景象。
- 金闺:指华丽的闺房,象征富贵与禁锢。
- 支颐:支着下巴,形容沉思或倚靠。
- 啜茗:喝茶,享受茶的滋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38年-795年),唐代诗人,字季长,号白云,曾任职于朝廷,擅长诗歌,尤其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人文情怀,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时值春季杏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应邀游览慈恩寺的杏园,受到春雨洗礼后,杏花盛开的美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拘束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雨过后杏花的灿烂景色,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开篇“杏林微雨霁,灼灼满瑶华”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细雨洗净了尘埃,鲜花绽放得如瑶台般璀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左掖期先至,中园景未斜”表达了他对春花的期待与欣赏,左边的园子似乎更早迎来了春天的光辉,而中间的园子则显得稍显沉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含毫歌白雪”,意味着他在此情此景中不禁作诗,表达出内心的愉悦。而“藉草醉流霞”则描绘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美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最后两句“独限金闺籍,支颐啜茗花”,则透露出一种矛盾的情绪,尽管身处美丽的花海,但却因身在金闺而感到受限,孤独地品茶,难以尽情享受自然的恩赐。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自由渴望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杏林微雨霁:描写春雨后杏花的清新景象,给人以宁静之感。
- 灼灼满瑶华:形容花朵艳丽,体现春天的生机。
- 左掖期先至:暗示诗人对花开的期待,显示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中园景未斜:表现出中园的花尚未完全开放,形成对比。
- 含毫歌白雪:诗人借花开吟诗,暗示创造力的激发。
- 藉草醉流霞:沉醉于自然美的状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独限金闺籍:反差显现,禁锢在华丽空间的无奈。
- 支颐啜茗花:展示了诗人享受茶与花的微妙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瑶华,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
- 对仗:如“杏林微雨霁,对比春雨后的洁净”,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感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林: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美好。
- 微雨:象征清新与滋润,预示着新的开始。
- 瑶华:代表着高贵与美丽,花的象征。
- 流霞:代表着梦幻与短暂的美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金闺:象征着奢华与束缚,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杏林微雨霁”表现了怎样的天气状态?
- A. 大雨倾盆
- B. 细雨过后天晴
- C. 风和日丽
- D. 暴风骤雨
-
“灼灼满瑶华”中的“瑶华”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玉石
- B. 美丽的花朵
- C. 诗歌的灵感
- D. 高贵的女子
-
诗人对“金闺”的描写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自由与快乐
- B. 受限与孤独
- C. 热爱与向往
- D. 忧愁与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权德舆的《奉和许阁老霁后慈恩寺杏园看花同用花字口号》与白居易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均表现了春天的美景,但权德舆更注重对杏花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从更广泛的春天景象入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不同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