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恋风花雪月,屏除富贵功名。
刳心去志黜聪明,洗涤无知之病。
破尽人门幻影,方通物外圆成。
忘形遗照气神凝,务本乐天知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追求风花雪月的奢华生活,排除富贵和功名的欲望。他希望剖析内心,去除志向和聪明才智的束缚,洗净无知所带来的病痛。诗人摒弃人间的幻影,最终达到物外的圆满境界,忘却形体的束缚,达到气神的凝聚,注重本质,乐于接受自己的命运。
注释:
- 不恋:不留恋。
- 风花雪月:指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浪漫的情感,象征奢华生活。
- 屏除:排除、摒弃。
- 刳心:剖析内心。
- 去志黜聪明:去掉志向,抑制聪明才智。
- 洗涤无知之病:清洗无知所带来的困扰。
- 破尽人门幻影:打破人间虚幻的种种。
- 方通物外圆成:才能通向物外的圆满。
- 忘形遗照:忘却形体的存在。
- 气神凝:达到心灵的凝聚和宁静。
- 务本乐天知命:注重本质,乐于接受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善渊是元代的一位诗人,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追求精神的独立与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处境尴尬,侯善渊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浮华生活的拒绝,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我超脱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西江月》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篇便明确表明了对风花雪月的拒绝,这不仅是对外物的放弃,更是对内心欲望的超越。诗人以“刳心去志”表达了对人世功名的冷淡,强调自我剖析与反思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洗涤无知之病”,则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困扰和对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的意象通过“破尽人门幻影”到“方通物外圆成”展现了一种由表及里的修行之路,最终达到了物外的圆满境地。这一过程既是对外在世界的断舍离,也是对内在精神的升华。最后,诗人提到“务本乐天知命”,则是对生活态度的总结,强调回归本质,接受命运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恋风花雪月:表示对美好事物的冷淡与拒绝。
- 屏除富贵功名:强调对物质与名声的排斥。
- 刳心去志黜聪明:剖析内心,去掉无用的追求。
- 洗涤无知之病:清理无知带来的困扰。
- 破尽人门幻影:打破人世间的虚幻。
- 方通物外圆成:达到超越物质的完美境界。
- 忘形遗照气神凝:忘却形体,达到心灵的凝聚。
- 务本乐天知命:注重本质,乐于接受命运。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追求与放弃进行对比,突出诗人选择的坚定。
- 比喻:用“洗涤”、“刳心”等比喻手法,形象化内心的挣扎与蜕变。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放弃,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我超越,强调务实与知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花雪月:象征外在的美好与奢华。
- 无知之病:象征人们精神上的困扰与迷茫。
- 幻影:象征世俗的虚幻与不实。
这些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超然态度与内心追求的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持否定态度? A. 富贵功名
B. 朴实无华
C. 风花雪月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务本乐天知命”强调了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接受现实与知足常乐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忽视内心的修炼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侯善渊的《西江月》都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李白在豪放中体现的是对人生的热情与享受,而侯善渊则更趋向于内心的清净与超脱,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