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1-01 15:27:35

短发平分燕尾,浓脂乍点猩唇。

罗衣轻薄泥人温,安得一枝栖稳。

相见争如不见,寻因却更无因。

几回欢笑几回颦,愁梦都无凭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发平分燕尾,浓脂乍点猩唇。
罗衣轻薄泥人温,安得一枝栖稳。
相见争如不见,寻因却更无因。
几回欢笑几回颦,愁梦都无凭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她的短发分成燕尾状,鲜红的唇色刚刚涂抹上,轻薄的衣衫像泥人一般温柔。她希望能有一根稳固的枝条可以栖息,但现实却让她无法如愿。两人相见的时刻,反而不如不见,因为寻找相聚的原因却愈加无从寻觅。经历了多少次欢笑,多少次愁苦,却发现愁梦没有任何凭据。

注释:

  • 短发平分燕尾:形容女子的短发分成燕尾状,显示出一种清新而活泼的形象。
  • 浓脂乍点猩唇:浓脂指的是化妆品,猩唇形容鲜艳的红唇,表现出女子的妆容。
  • 罗衣轻薄泥人温:罗衣是指轻薄的衣服,泥人温则形容如泥人般柔软温暖,暗示女子的温柔体态。
  • 安得一枝栖稳:希望能有一个稳固的依靠或归宿。
  • 相见争如不见:相见的时刻反而不如不见,表达了相见的悲哀。
  • 几回欢笑几回颦:经历了欢笑和忧愁的对比,显示出情感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字子谦,号秋水,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人情物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和内心情感,反映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描绘了女子的外貌,短发与鲜红的唇色构成了清新而生动的形象,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女子。然而,接下来的描写却转向了内心的渴望和无奈,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失落。

“安得一枝栖稳”一句,展现了她对稳定爱情的渴望,但接下来的“相见争如不见”则揭示了相遇后带来的失落感,似乎相聚并没有真正的快乐。经历欢笑与愁苦的对比,诗人在情感的反复中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最终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短发平分燕尾:短发的形象传达了现代女性的风尚。
    • 浓脂乍点猩唇:妆容的细致描绘,突显女子的魅力。
    • 罗衣轻薄泥人温:衣服的轻薄与温柔,暗示了她的柔情似水。
    • 安得一枝栖稳:渴望稳定的情感依托。
    • 相见争如不见:反映相遇的无奈,情感的空虚。
    • 寻因却更无因:表达了对缘分的无奈与困惑。
    • 几回欢笑几回颦:情感的反复,欢笑与忧愁交织。
  • 修辞手法

    • 比喻:“泥人”比喻女子的温柔体态。
    • 对仗:如“欢笑”与“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 短发: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与活力。
  • 猩唇:美丽与热情的象征。
  • 罗衣:柔和与温暖的象征,暗示情感的脆弱。
  • 栖枝:稳定与依靠的象征,反映对爱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短发平分燕尾”形容的是哪种形象?

    • A. 清新活泼的女孩
    • B. 端庄典雅的女子
    • C. 忧郁的少女
  2. “安得一枝栖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由的追求
    • B. 对爱情的渴望
    • C. 对工作的热爱
  3. 诗中“相见争如不见”反映了什么情绪?

    • A. 高兴
    • B. 无奈
    • C.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袁克文与李清照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描绘,但袁克文的悲伤情感较为明显,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对爱情的深切回忆和怀念。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均使用了生动的意象,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