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作者: 卢炳 〔宋代〕
残雪犹馀远岭。晚烟半隐寒林。
溶溶春涨绿波深。时有渔人钓艇。
倚岸野梅坠粉。蘸溪宫柳摇金。
凭栏凝伫酒初醒。料得谁知此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远山上的残雪仍然可见,傍晚的烟雾轻轻笼罩着寒冷的树林。春水融化,河面上绿波荡漾,时不时有渔人划着小艇在钓鱼。岸边的野梅花瓣纷纷飘落,溪水中的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诗人站在栏杆旁,刚刚喝完酒,正凝视着这一美丽的景色,心中不禁思索:又有谁能体会到这幅美景的深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犹:仍然。
- 馀:剩余。
- 溶溶:形容水流的样子,清澈而缓慢。
- 钓艇:渔人用的小船。
- 倚岸:靠在岸边。
- 坠粉:指梅花的花瓣纷纷落下。
- 蘸溪:沾湿溪水。
- 宫柳:指的是形态优美的柳树。
- 凝伫:凝视、伫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字子云,号初衫,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可能在游历途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思绪万千,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残雪犹馀远岭”一开篇,便引出一种远离喧嚣的意境,残雪象征着冬天的余威,依然在春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接着,诗人描绘了傍晚的烟雾和寒林,展示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美感。
“溶溶春涨绿波深”,描绘了春水的涨势,水波荡漾,呈现出生命的力量与活力。而“时有渔人钓艇”,则让这幅静谧的自然画面增添了生机,渔人象征着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情感。
岸边的野梅与溪水中的柳条相映成趣,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浪漫。最后“凭栏凝伫酒初醒”,诗人似乎刚从酒中醒来,恍若置身于这片美丽的自然之中,心中不禁感慨:这一切,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呢?
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令人感受到春天的魅力以及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雪犹馀远岭:描绘远处山岭上的残雪,象征着冬天的痕迹仍在。
- 晚烟半隐寒林:晚上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溶溶春涨绿波深:春水融化,河流深处绿波荡漾,象征春天的生机。
- 时有渔人钓艇:渔人划着小艇在钓鱼,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倚岸野梅坠粉:岸边的野梅花瓣纷纷落下,营造出一种柔和的美感。
- 蘸溪宫柳摇金:溪水中的柳条在风中摇曳,似乎在沾染金色的光辉。
- 凭栏凝伫酒初醒:诗人靠在栏杆上,刚刚喝完酒,神思恍惚。
- 料得谁知此景:感慨无人能真正理解此情此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如“野梅坠粉”描绘了春天的柔美。
- 拟人:将柳树拟人化,表现出其摇曳之态。
- 对仗:如“残雪犹馀远岭,晚烟半隐寒林”,展示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景致难以被他人理解的孤独感,富有哲理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冬去春来的转变,体现了季节的交替。
- 晚烟: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氛围。
- 绿波: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野梅、柳:自然界的美好,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残雪”象征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来临
D. 秋天的景象 -
诗人“凭栏凝伫酒初醒”是什么意思? A. 诗人醉酒不醒
B. 诗人刚从酒中醒来,感慨景色
C. 诗人想要喝酒
D. 诗人已醉倒在栏杆上 -
诗中提到的“渔人”代表了什么? A. 忙碌的生活
B. 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色,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夜喜雨》:通过细腻的雨景描写,表现出春雨对万物的滋润,风格上更为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和鉴赏这首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