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睡
作者: 韩偓 〔唐代〕
眉山暗澹向残灯,一半云鬟坠枕棱。
四体著人娇欲泣,自家揉损砑缭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诗人感受到眉山的暗淡与昏黄的灯光交相辉映,独自一人半睡半醒,头发随意披散在枕边。身体感到娇弱,似乎快要流泪,自己轻轻地揉捏那缠绕的绸缎。
注释:
眉山:指眉山地区,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所处的地方。
暗澹:形容光线昏暗,景色模糊。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髻,形状如云,象征美丽与柔情。
枕棱:枕头的边缘,暗示诗人的半睡状态。
四体:指身体的四肢。
著人:形容人处于某种状态或情境中。
娇欲泣:娇弱到想要哭泣的状态。
自家:自己的意思,表明内心的情感。
揉损:轻轻捏揉,带有一种柔情。
砑缭绫:缠绕的绸缎,象征着梦境中的缠绵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字景宗,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丽、细腻,常以女性情感为题材,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见长,在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雅士生活的变迁。诗人或许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感受到孤独与思念,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半睡》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柔情。诗的开头以“眉山暗澹向残灯”引入,暗淡的景色和微弱的灯光仿佛在映衬着诗人的心情。它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一半云鬟坠枕棱”,则通过形象的发髻描写,表现出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给人一种柔和而又模糊的印象。诗中的“娇欲泣”更是传达了内心深处的脆弱与敏感,仿佛在说即使在梦中也难以逃避现实的伤感。最后一句“自家揉损砑缭绫”则将情感的细腻与温柔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把握得恰到好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共鸣。诗人通过对夜晚与自身状态的描绘,深入人心地传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使读者能在这种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山暗澹向残灯:描绘夜晚的景色,暗示诗人所处的孤独环境。
- 一半云鬟坠枕棱:描述女子的发髻,表现出一种柔美与无助。
- 四体著人娇欲泣:表达身体的疲乏,暗示内心的脆弱。
- 自家揉损砑缭绫:通过细致的动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情感的缠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鬟”比喻柔美的形象。
- 拟人:将情感具象化,表达内心的细腻感受。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思念与柔情展开,透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暗澹:象征孤独与寂静。
- 云鬟:美的象征,代表女性的柔情。
- 泪:脆弱与思念的表现。
- 缭绫:象征美好与梦境的缠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眉山暗澹”中“暗澹”指什么?
- A. 明亮
- B. 昏暗
- C. 热闹
-
“四体著人娇欲泣”中“娇欲泣”表现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脆弱、感伤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
- B. 爱情与思念
- C. 战争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孤独思念为主题。
诗词对比:
- 韩偓的《半睡》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探讨女性的内心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直接表达,而韩偓则通过夜晚的描绘展示更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