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登慈恩寺塔》

时间: 2025-01-01 15:54:46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

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

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秋登慈恩寺塔
宝塔过千仞,登临尽四维。
毫端分马颊,墨点辨蛾眉。
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
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

白话文翻译:

这座宝塔高达千仞,我登上塔顶,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
笔尖划出马的面颊,墨点则分辨出蛾眉的形状。
地势高远,风也随之变得紧凑,天长日久,让人感到时间的缓慢。
在塔顶,因想要写下诗赋,然而远望之际,心中却生出几分凄凉的悲意。

注释:

  • 宝塔:指高耸的佛教塔,象征着神圣与崇高。
  • 千仞:形容塔的高度,仞是古代长度单位,表示极高的意思。
  • 毫端:笔尖,指书写的工具。
  • 马颊:马的面颊,强调细致的观察。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容颜。
  • 地迥:地势高远,形容视野开阔。
  • 因高欲有赋:因身处高处,想要作诗赋。
  • 远意惨生悲:远望之时,心中产生了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作流传。其诗风常体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早秋,诗人登上慈恩寺的塔,借助高处的视角观察周围的景色,产生了对人生与时光的感慨。此时正值秋季,气候渐凉,诗人可能在此时经历了某种心境的变化,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内心的忧伤和思考。

诗歌鉴赏:

《早秋登慈恩寺塔》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五言绝句,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开篇以“宝塔过千仞”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的壮美景象,给人以震撼。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马的面颊和蛾眉,展现出其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中,诗人巧妙地结合了地理与时间的元素,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仿佛在高处的他,感受到的却是与世隔绝的孤独感。最后两句“因高欲有赋,远意惨生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由于身处高地而产生的诗意与悲伤,令人深思。

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韵味,既有对秋天的感受,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感的艺术触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塔过千仞:描绘了塔的高度,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2. 登临尽四维:表达了登高后的开阔视野,象征着对世界的全面观察。
  3. 毫端分马颊:通过书写的比喻,展现出诗人的细致与敏感。
  4. 墨点辨蛾眉:强调了诗人在细节上的观察力。
  5. 地迥风弥紧:地势高远,感受到的风更为猛烈,象征着孤独感。
  6. 天长日久迟:时间的流逝感到缓慢,暗示诗人的沉思。
  7. 因高欲有赋:身处高地,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
  8. 远意惨生悲:在远望中,感受到内心的悲伤,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毫端分马颊”,通过书法的比喻来表达观察的细腻。
  • 对仗:诗中存在一定的对仗结构,如“地迥风弥紧,天长日久迟”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塔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在高处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宝塔:象征着信仰与精神的追求。
  2. 马颊:代表细腻与生活的美好。
  3. 蛾眉:象征美的理想与向往。
  4. 高地:象征着人类追求理想的高度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塔过千仞”指的是什么?
    A. 宝塔的高度
    B. 诗人的心情
    C. 风的强度

  2. “因高欲有赋”的意思是?
    A. 由于身处高处想写诗
    B. 高塔让人感到孤独
    C. 诗人想写关于风的诗

  3. 诗中表现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欧阳詹与杜甫的诗均有登高的主题,前者更显细腻的观察与情感,后者则多了一份苍凉与豪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