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明府郊亭》

时间: 2025-01-01 15:37:16

日日郊亭启竹扉,论桑劝穑是常机。

山城要得牛羊下,方与农人分背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日郊亭启竹扉,论桑劝穑是常机。
山城要得牛羊下,方与农人分背归。

白话文翻译:

每天在郊外亭子里打开竹门,讨论桑树和劝说耕作是常有的事。
要让山城的牛羊下山,才能和农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日:每一天,形容频繁。
  • 郊亭:郊外的亭子,供人休息或谈话的地方。
  • :打开,开启。
  • 竹扉:竹制的门。
  • 论桑:讨论桑树,桑树在古代是养蚕的主要植物,象征农业。
  • :指耕作、收获。
  • 山城:高山上的城镇,通常指地势较高的地方。
  • 牛羊:象征农田的牲畜。
  • 分背归:分担劳动的成果,分享喜悦。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桑树与耕作,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视。
  • 诗的整体意象与农耕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出农人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生活,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描绘郊外的生活场景,表达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诗歌鉴赏:

《题王明府郊亭》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农业的关心与热爱,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诗的开头“日日郊亭启竹扉”,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然的生活状态,竹扉的启开,似乎象征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接着提及“论桑劝穑”,不仅反映了古代农耕的日常,还折射出诗人希望人们重视农业的愿望。

诗的后半部分“山城要得牛羊下,方与农人分背归”,通过山城的牛羊与农人的联系,强调了自然与人类劳动的关系,表明了丰收的喜悦与农民的辛勤付出是相辅相成的。这种对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农人情感的共鸣,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田园风景画,更是对传统农业文化的赞美与呼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日郊亭启竹扉”: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自然,竹门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
  • “论桑劝穑是常机”: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桑树与耕作是人们生活中常常讨论的话题,体现了对农业的重视。
  • “山城要得牛羊下”:山城的牛羊象征着农业生产的基础,暗示了丰收与人们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
  • “方与农人分背归”:表达了与农人共同分享成果的愿望,强调了人们的团结与合作。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日日”与“山城”,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扉、桑树、牛羊等意象,构成了生动的田园风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对农人辛勤劳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郊亭: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农业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
  • 牛羊:象征丰收与繁荣,反映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竹扉”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贫穷
    • C. 与自然亲密接触
    • D. 战争
  2. “论桑劝穑”中的“穑”指的是什么?

    • A. 养殖
    • B. 耕作
    • C. 收获
    • D. 讨论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农业的重要性和农人劳动的赞美
    • C. 对战争的反思
    • D. 对爱情的描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田园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春晓》:表现对春天和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欧阳詹与王维:两位诗人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王维的诗更注重山水意境,而欧阳詹则关注农业与人文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