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时间: 2025-01-14 04:28:49

秋清人静掩孤帏。

萝碧见依稀。

金环结愿,玉箫吹恨,枉是分携。

人间桑海须臾变,遗恨更谁知。

累他肠断,霜寒早别,花好归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作者: 黄侃 〔近代〕

秋清人静掩孤帏。
萝碧见依稀。
金环结愿,玉箫吹恨,
枉是分携。
人间桑海须臾变,
遗恨更谁知。
累他肠断,霜寒早别,
花好归迟。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清晨,静谧中我独自掩上帷帐。
看那碧绿的藤萝,依稀可见。
金环寄托着愿望,玉箫传递着愁苦,
可惜我们却无缘相携。
人世间的变化如同桑海翻滚,
留下的遗憾又有谁能知晓?
因此心中感到无比痛楚,
在寒霜来临之际,早已分别,
花好月圆之时,却迟迟未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遮掩,关闭。
  • 孤帏:孤独的帷帐,指内心的孤寂。
  • 萝碧:指绿色的藤萝,象征青春与生命。
  • 结愿:寄托愿望。
  • 玉箫:用玉制成的箫,象征高雅的音乐。
  • 桑海:比喻人世间的变化。
  • 霜寒:指寒霜,象征着早冬的到来。
  • 花好归迟:原指美好的事物未能及时回归,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 “桑海须臾变”:出自古代诗歌,意指人世变幻无常,时间如白驹过隙,暗含人生的无常与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68-1934),字仲明,号惕庵,近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诗风受传统影响,善于运用典故,情感细腻,作品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眼儿媚》创作于黄侃的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社会变迁,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织,使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个人情感的思考在此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眼儿媚》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索的古诗,展现了作者对孤独与变化的深刻感悟。诗的开篇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清晨,画面宁静而又带有一丝孤寂,诗人通过“掩孤帏”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隔绝。接下来的“萝碧见依稀”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了诗人心中的柔情与对往昔的追忆。

在诗的中段,金环与玉箫的意象交汇,分别寄托了愿望与忧愁,诗人感到即便是有这样的寄托,也难以消解内心的痛苦。这种情感的对比,正是黄侃诗歌的特色所在,透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深切的遗憾与无奈。

最后的几句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人间桑海须臾变”揭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突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整首诗在意象构建、情感表达上都显得极为精炼,展现了黄侃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人生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清人静掩孤帏”:描绘秋天的静谧,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内心的孤独。
  2. “萝碧见依稀”:眼前的藤萝虽美,却显得遥远,象征着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3. “金环结愿,玉箫吹恨”:金环代表美好愿望,玉箫则传达内心的忧伤,二者形成对比。
  4. “人间桑海须臾变”:人世如桑海般瞬息万变,暗喻人生苦短。
  5. “遗恨更谁知”:即使内心有万般遗憾,能理解的人又有多少呢?
  6. “累他肠断,霜寒早别”:诗人因离别而痛苦,寒霜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7. “花好归迟”:美好事物未能及时归来,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桑海”比喻人生变化的无常。
  • 对仗:如“金环结愿,玉箫吹恨”,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体现了黄侃对生活的独特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结束。
  • 孤帏:代表孤独与内心的封闭。
  • 萝碧:象征青春与美好,但又因距离而显得遥不可及。
  • 金环与玉箫:分别象征着愿望与忧伤,二者的结合体现了复杂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环”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愿望
    B. 失去的爱情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A

  2. “霜寒早别”中的“霜寒”象征什么? A. 冬天的来临
    B. 内心的孤独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A

  3. 诗人通过“花好归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盼
    B. 对美好时光的遗憾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心痛。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抒发对时光变迁的感慨,情感浓烈。

诗词对比:

  • 黄侃《眼儿媚》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均涉及离别与怀念,但黄侃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常,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侃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