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炊猿藤迳树下》

时间: 2025-01-04 09:57:34

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

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

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

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野炊猿藤迳树下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
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
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
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狭窄,两旁没有空地,林木稀疏中忽然看到一片天空。
红色的枫树在远处明亮地映照,黄叶在泉水附近低沉地回响。
苔藓如锦缎般覆盖着灶台,芦苇如玉帐般垫在地上。
从军生活的乐趣就像古时的歌谣,恳请这片山川赐予我快乐。


注释:

  • 迳仄:小路狭窄。
  • 丹枫:红色的枫树。
  • 鸣泉:泉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 苔锦:苔藓像锦缎一样美丽。
  • 银抢:形容灶台的光亮。
  • 芦茸:芦苇的茸毛。
  • 个山川:指代周围的山水。

典故解析:

“从军古云乐”可理解为古代士兵在军中的欢乐,反映了作者对士兵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5年-1260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在野外游玩的过程中,旨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野炊猿藤迳树下》是一首充满生机与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开头两句“迳仄旁无地,林开忽有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描绘狭窄的小路与茂密的林木,再通过“忽有天”突显了自然的开阔与美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的“丹枫明远树,黄叶暗鸣泉”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出秋天的特有气息,既有远方的红枫,又有近处泉水的低语,形成了动静结合、声色并茂的意境。

“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野外生活的恬淡与自然之美,苔藓与芦苇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从军古云乐,乞与个山川”则表达了对人生乐趣的追求,愿意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快乐与满足,体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迳仄旁无地:描绘小路的狭窄,暗示自然环境的幽深。
  2. 林开忽有天:在林间开阔的地方,突然可以见到天空,象征希望与自由。
  3. 丹枫明远树:红色的枫树在远处闪耀,象征秋天的美丽。
  4. 黄叶暗鸣泉:黄叶轻轻飘落,泉水低声流淌,体现自然的和谐。
  5. 苔锦银抢灶:灶台上覆盖的苔藓光滑如锦,显示生活的简单与优雅。
  6. 芦茸玉帐毡:用芦苇做的铺垫,象征自然的温暖。
  7. 从军古云乐:提到古代士兵的快乐,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8. 乞与个山川:恳请山川赐予快乐,表达对自然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苔锦银抢灶,芦茸玉帐毡”,显示了诗人精湛的对仗功底。
  • 比喻:通过“苔锦”与“玉帐”,将自然物象化,增加诗的美感。
  • 拟人:黄叶“暗鸣”泉水,赋予自然以生命,使之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追求简单而愉悦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乐趣的思考,是一种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繁琐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川: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美好,代表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依恋。
  2. 枫树与黄叶:象征季节的变换,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流逝与感伤。
  3. 苔藓与芦苇: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简朴,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枫”指的是什么颜色的树?

    • A. 绿色
    • B. 红色
    • C. 黄色
      答案:B. 红色
  2. 诗中用“苔锦”来形容什么?

    • A. 田野
    • B. 灶台
    • C. 树木
      答案:B. 灶台
  3. 诗人希望从自然中得到什么?

    • A. 财富
    • B. 快乐
    • C. 权力
      答案:B. 快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王维的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但杨万里的诗更强调生活的简单与快乐,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鉴赏辞典》
  3.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