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失笑迷阴化不来》

时间: 2025-01-19 15:48:50

失笑迷阴化不来。

愚玩心锁硬,怎生开。

直饶富贵没殃灾。

天年限,终久落轮回。

鬼使早相催。

儿孙难替得,有何推。

恁时悔恨哭声哀。

方知道,学道是仙材。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小重山·失笑迷阴化不来

作者: 王哲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失笑迷阴化不来。愚玩心锁硬,怎生开。直饶富贵没殃灾。天年限,终久落轮回。鬼使早相催。儿孙难替得,有何推。恁时悔恨哭声哀。方知道,学道是仙材。


白话文翻译:

失去了笑容,被阴霾所迷,无法化解。愚弄自己的心锁如此坚硬,怎么能打开呢?即使富贵荣华也难逃灾祸。人的一生有限,终究会陷入轮回。鬼神早已催促,儿孙也无法替代,究竟有什么可推诿的呢?此时悔恨的哭声悲哀,才明白修道才是成仙的根本。


注释:

  • 失笑:失去笑容。
  • 迷阴:迷失在阴霾之中。
  • 化不来:无法化解,无法摆脱。
  • 愚玩:愚弄,玩弄。
  • 心锁:指心中阻碍,难以打开的心结。
  • 落轮回:陷入轮回,表示人生的无常与循环。
  • 鬼使:指鬼神的催促,代表生死的无常。
  • 儿孙难替得:子孙无法替代自己,强调每个人只能自负其责。
  • 学道是仙材:修道是成仙的根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信息不多,主要活跃于元代。其诗风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修道的向往,语言凝练而情感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哲对人生苦短、轮回无常的思考之时,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无奈与对修道追求的渴望。在元代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都面临着人生的困惑与选择,王哲的诗正是此类心境的反映。


诗歌鉴赏:

《小重山·失笑迷阴化不来》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道理的追求。诗中“失笑迷阴化不来”开篇即点明了心境的阴郁与困惑,仿佛在说人生的烦恼与困惑如同阴霾,令人无法自拔。接下来,诗人以“愚玩心锁硬,怎生开”自问自答,表现出对内心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直饶富贵没殃灾”一语道出,即使拥有财富与地位,也难以逃避命运的无常,体现了对世俗成功的怀疑与反思。随后的“天年限,终久落轮回”则引申出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强调人无法掌控自身的命运。

全诗在结尾时回归到内心的悔恨与对修道的追求,以“方知道,学道是仙材”总结,表现出一种哲学的升华。这种对道的追求不仅是对个人灵魂的救赎,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失笑迷阴化不来:失去了笑容,被阴暗的情绪迷住,无法摆脱。
  2. 愚玩心锁硬,怎生开:心中的枷锁如铁般坚硬,如何才能解开?
  3. 直饶富贵没殃灾:即使拥有富贵,也难以逃避灾难。
  4. 天年限,终久落轮回:人的生命有限,最终都要陷入轮回。
  5. 鬼使早相催:鬼神早已催促,暗示生命的短暂。
  6. 儿孙难替得,有何推:儿女无法替代自己,不能推诿责任。
  7. 恁时悔恨哭声哀:在此时才感受到悔恨,哭声悲哀。
  8. 方知道,学道是仙材:这才明白修道才是成仙的根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锁”比作难以打开的枷锁,生动刻画内心的痛苦。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如“失笑迷阴”和“愚玩心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如“天年限,终久落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的思考与修道的追求,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解脱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霾:象征心情的阴暗与困扰。
  • 心锁:内心的困境与无法解开的心结。
  • 富贵:世俗的成功与荣华。
  • 轮回: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心锁”主要指什么?

    • A. 财富
    • B. 内心的困扰
    • C. 人际关系
    • D. 生活的乐趣
  2. 诗中“天年限,终久落轮回”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生命的无限
    • B. 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C. 生活的乐趣
    • D. 家庭的重要性
  3. 诗中提到的“学道是仙材”意味着什么?

    • A. 道教思想
    • B. 追求财富
    • C. 追求名利
    • D. 追求世俗成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诗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体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哲 vs. 杜甫:王哲的《小重山》与杜甫的《登高》,二者均对人生的无常有深刻的思考,但王哲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修道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的动荡与人生的苦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王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