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1-07 23:27: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小重山
作者: 李莱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几雨里,近清明。吹箫门巷冷无声。梨花月,今夜负中庭。远岫敛修颦。春愁吟入谱,付莺莺。红尘没马翠埋轮。西泠曲,欢梦絮飘零。
白话文翻译:
在画檐上,柳树翠绿得如同城池一般。几阵细雨飘洒在帘子里,正值清明时节。吹箫的声音在冷清的街巷中无声无息。梨花映月,今夜的月光映照着院子。远山似乎收起了皱眉,春愁化作曲调,寄托给莺鸟。红尘之中,马车已沉没,翠绿的车辕被埋没。西泠的曲调,欢快的梦像絮状物一样飘零。
注释:
- 画檐:有装饰性的屋檐,常用来形容古代建筑。
- 簪柳:指用在柳树上的装饰,形容柳树的美丽。
- 清明:农历节气,通常指清明节,象征春天的到来。
- 梨花月:指梨花在月光下的美景,描绘出清幽的夜色。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西泠曲:可能指西湖的曲调,暗示自然与音乐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莱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感。其作品多反映宋代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以及由此带来的愁绪,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的思考与感触。
诗歌鉴赏:
《小重山》运用了细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愁绪。在开篇的“画檐簪柳碧如城”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柳树的绿意与城池相提并论,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接着,几阵细雨带来了清明的气息,这一季节的特征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美好的春景中,反而转向无声的冷清与内心的孤寂,表现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梨花月,今夜负中庭”意象的交织使得空间感更加丰富,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浪漫而又忧伤的情调。最后,诗人以“欢梦絮飘零”收尾,似乎在感叹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又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李莱老诗作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檐簪柳碧如城:通过“画檐”与“柳”构建出一种优雅的环境,柳树的绿色如同城墙般坚固,给人一种安全感。
- 一帘几雨里,近清明:雨水渐渐洒落,暗示着春天的来临,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 吹箫门巷冷无声:处于冷清的环境中,音乐的存在却是无声的,表达了孤独和沉静。
- 梨花月,今夜负中庭:梨花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远岫敛修颦:远山仿佛在收起愁眉,暗示着自然的情感与人类相连。
- 春愁吟入谱,付莺莺:春天的愁绪化作乐曲,寄托在莺鸟的啼鸣中。
- 红尘没马翠埋轮:描写世俗的浮沉,暗示繁华与沉没。
- 西泠曲,欢梦絮飘零:音乐与梦境交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城,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远山的“皱眉”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词句对仗上也有良好表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与忧愁的复杂感受,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春天的生机。
- 雨:代表着清新与生命的滋润。
- 梨花:象征纯洁与短暂的美。
- 月:常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红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画檐簪柳碧如城”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冷清的街巷
- B. 美丽的柳树
- C. 繁华的城市
-
“春愁吟入谱,付莺莺”中的“莺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位女子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忧愁
-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莱老的《小重山》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主题上都涉及春天与人生的感悟,但李莱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苏轼则更具豪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莱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