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周亦庵山楼宴集,夜看塔灯》
时间: 2025-01-14 09:28: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周亦庵山楼宴集,夜看塔灯
作者:顾贞观 〔清代〕
卷尽归云瘦碧空。
微凉吹不断,白蘋风。
乱烟残霭有无中。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
火齐散遥峰。
山灵须遣护,绛纱笼。
倚楼高咏此时同。
分携处,冷落一江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山楼聚会的情景。诗人看到天空的云卷尽而变得清瘦,微凉的风吹动着白色的水草,烟雾和残霭在有无之间模糊不清。诗人惊讶地回头,看到五十六盏灯火辉煌,火光在远处的山峰上散发开来。山中的灵气似乎需要被绛纱包裹和保护。诗人在高楼上吟咏着此刻的情景,回忆起往日的情谊,感到一江枫叶的冷落。
注释
- 卷尽:指云彩被卷走,消失殆尽。
- 白蘋:白色的水草,象征自然的清幽。
- 乱烟:指烟雾缭绕,形态不定。
- 惊回首:突然回头,产生惊讶的情绪。
- 五十六灯红:指夜晚灯火通明,数量众多,形成热闹的氛围。
- 倚楼高咏:在高楼上吟唱,表现出一种高远的情怀。
- 冷落一江枫:象征着孤独和时光流逝,枫树的冷落反映了情感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字子美,号濂溪。生于明末清初,为人知名的文人,擅长诗词,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夜晚的聚会,诗人在山楼上欣赏夜景,回忆往昔情景,表达出对友人和自然的深深思念。在灯火辉煌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孤独与不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诗的开头“卷尽归云瘦碧空”便营造出了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云彩的消逝使夜空更加明净。接下来,微凉的风与水草的意象相结合,传达了自然的清幽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一句,描绘了灯光的辉煌,突显诗人从沉思中惊觉的瞬间。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个诗意更加层次分明。诗人在高楼吟唱的情景,既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也是一种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最后的“分携处,冷落一江枫”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人际关系的疏远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卷尽归云瘦碧空:描绘天空的净化,云彩卷走,留下清澈的蓝天。
- 微凉吹不断,白蘋风:微风带来凉意,水草在风中摇曳,营造出自然的寂静。
- 乱烟残霭有无中:烟雾与残霭交织,形成朦胧的景象,象征着不确定性。
-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突然回头看到灯火璀璨,象征热闹与温暖。
- 火齐散遥峰:火光远散至山峰,形成一种远近相映的美感。
- 山灵须遣护,绛纱笼:需要灵气保护,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
- 倚楼高咏此时同:在高楼吟唱,感受到共鸣。
- 分携处,冷落一江枫:形象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比喻。
- 拟人:山灵被赋予保护的责任,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乱烟残霭有无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云:象征变幻与无常。
- 灯:象征温暖与热闹的社交场合。
- 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 枫:象征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风
- B. 灯
- C. 枫
- D. 云
-
“五十六灯红”指的是什么?
- A. 天上的星星
- B. 聚会的灯火
- C. 树上的果实
- D. 远处的山峰
-
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自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楼夕望》王勃
诗词对比
《小重山》与《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前者更注重友谊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体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