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1-14 08:48:35

恨入眉尖熨不开。

日高犹未肯,傍妆台。

玉郎嘶骑不归来。

梁间燕,犹自及时回。

粉泪污香腮。

纤腰成瘦损,有人猜。

一春那识下香阶。

春又去,花落满苍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恨入眉尖熨不开。日高犹未肯,傍妆台。
玉郎嘶骑不归来。梁间燕,犹自及时回。
粉泪污香腮。纤腰成瘦损,有人猜。
一春那识下香阶。春又去,花落满苍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眉头的恨意难以化解,虽然太阳高高挂起,依旧不肯走近妆台。那位玉郎骑马迟迟不归,梁间的燕子却依然如期而至。泪水沾湿了香腮,纤细的腰身也因忧愁而消瘦,有人对此投以猜测。整整一个春天都不知下香阶,春天又过去了,花瓣纷纷落在满是青苔的地面上。

注释:

  • 恨入眉尖:指心中的怨恨深深地刻在眉头,无法消解。
  • 日高犹未肯:太阳虽高,却依然不愿走近妆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沉重。
  • 玉郎:指心上人,形容其年轻美好。
  • 粉泪:形容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沾污了脸上的化妆。
  • 香阶:指香气四溢的台阶,意喻往来的春天。
  • 苍苔:指青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凋零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成之是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词风婉约细腻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多以描写爱情、思乡等题材为主,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小重山》创作于陈成之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宋代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抒情类词作,成为士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

诗歌鉴赏:

《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以“恨入眉尖”开头,直接引入了情感的深度,表现出一种无法释怀的心情。接着,通过“日高犹未肯,傍妆台”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焦灼。这里的“日高”象征着白昼的光明,却与内心的阴郁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情感的复杂性。

在描写玉郎骑马不归的同时,词人用“梁间燕,犹自及时回”来渲染孤独与期待的反差,燕子如同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却也加深了对爱人的思念。泪水与纤腰的描写更是将内心的痛苦细腻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因思念而消瘦的心情。

整首词最后以“春又去,花落满苍苔”结尾,表现了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易逝,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这种对春天的怀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惋惜,成为整首词的情感高潮,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恨入眉尖熨不开:眉头的愁恨难以化解,情感的纠结深沉。
  2. 日高犹未肯,傍妆台:尽管日头高照,却未能驱散内心的阴霾。
  3. 玉郎嘶骑不归来:心上人骑马未归,增添了思念的愁苦。
  4. 梁间燕,犹自及时回:燕子如期归来,与心上人的缺席形成鲜明对比。
  5. 粉泪污香腮: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沾污了妆容,表现出女子的悲伤。
  6. 纤腰成瘦损,有人猜:因思念而消瘦,旁人猜测她的心事。
  7. 一春那识下香阶:整个春天都未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
  8. 春又去,花落满苍苔:春天再次离去,花瓣落满青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春天的流逝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燕子的归来被赋予了“及时”这一人性化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词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爱情深切的思念与无法释怀的情感,描绘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揭示了生命中爱与失去的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尖:象征愁苦与思念,情感的集中点。
  • 妆台:代表思念的犹豫与等待,内心的孤独。
  • 玉郎:象征心上人,承载了爱的期望与心痛。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机,反衬出思念的孤独。
  • 粉泪:象征因思念而流下的眼泪,表现出内心的悲痛。
  • 香阶: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往昔的时光。
  • 苍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郎嘶骑”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心上人
    • C. 诗人的父亲
  2. “春又去,花落满苍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忧伤
    • C. 愤怒
  3. “恨入眉尖”是什么意思?

    • A. 开心
    • B. 愁苦
    •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柳永的《雨霖铃》: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比较《小重山》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两者都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但《小重山》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孤独,而《声声慢》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清照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