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逢友人 黄滔 〔唐代〕 彼此若飘蓬,二年何所从。 帝都秋未入,江馆夜相逢。 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 旅愁论未尽,古寺扣晨钟。
白话文翻译: 我们彼此如同飘荡的蓬草,这两年各自漂泊何方? 帝都的秋天还未到来,却在江边的旅馆夜晚相遇。 穿越瘴气弥漫的山岭,夏日里行走; 在边疆的沙地上,度过漫长的冬季。 旅途中的忧愁话题还未谈尽, 古老的寺庙里晨钟已经敲响。
注释:
- 飘蓬: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
- 帝都:指当时的首都长安。
- 瘴岭:指南方多瘴气的山岭。
- 边沙:指边疆的沙漠地带。
- 扣晨钟:敲响晨钟,指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偶遇友人时所作,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偶遇友人时所作,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提到的“瘴岭”和“边沙”反映了诗人可能有过较为艰苦的旅行经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偶遇和自然环境的艰苦,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诗中“彼此若飘蓬”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漂泊无定的状态,而“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则进一步以自然环境的艰苦来衬托旅途的艰辛。最后,“古寺扣晨钟”一句,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增添了一丝超脱尘世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彼此若飘蓬,二年何所从。”:诗人以“飘蓬”比喻自己与友人的漂泊生活,表达了两人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流浪,不知从何而来。
- “帝都秋未入,江馆夜相逢。”:诗人提到在帝都的秋天还未到来时,在江边的旅馆与友人相遇,暗示了这次相遇的偶然性和意外之喜。
- “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瘴气弥漫的山岭中行走,以及在边疆的沙地上度过冬季,展现了旅途的艰辛。
- “旅愁论未尽,古寺扣晨钟。”:诗人表达了旅途中的忧愁还未谈尽,而古寺的晨钟已经敲响,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彼此若飘蓬”用飘蓬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
- 对仗:“瘴岭行冲夏,边沙住隔冬”中“瘴岭”与“边沙”,“行冲夏”与“住隔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与友人的偶遇,诗人表达了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刻体会。
意象分析:
- 飘蓬:象征漂泊无定的生活。
- 瘴岭:象征旅途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恶劣。
- 边沙:象征边疆的荒凉和孤独。
- 古寺晨钟: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继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彼此若飘蓬”中的“飘蓬”比喻什么? A. 稳定的生活 B. 漂泊无定的生活 C. 友情的珍贵 D. 旅途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瘴岭”和“边沙”分别象征什么? A. 旅途的艰辛和边疆的荒凉 B. 帝都的繁华和江边的宁静 C. 秋天的到来和冬天的离去 D. 友情的珍贵和时间的流逝
-
诗的最后一句“古寺扣晨钟”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旅途的结束 C. 友情的珍贵 D. 旅途的艰辛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的《送别》: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与本诗的偶遇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旅夜书怀》与本诗在表达旅途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 王维的《送别》与本诗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离别的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唐代诗歌的背景和流派信息,有助于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