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 见月作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9:43:08

山中老衲,石尽趋门知听法。

一发犹存,为惜丝毫父母身。

凄凉不必,死有青蝇为吊客。

何况身强,十斗能餐酒万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老衲,石尽趋门知听法。一发犹存,为惜丝毫父母身。凄凉不必,死有青蝇为吊客。何况身强,十斗能餐酒万觞。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修行的老和尚,知道石头尽头就是他的法门。一丝一毫都要珍惜,尤其是父母给的身体。凄凉不必惧怕,死后有青蝇来作吊客。更何况自己身体强壮,可以吃下十斗的粮食,喝下万觞的美酒。

注释:

  • 老衲:老和尚,指修行之人。
  • 石尽:指山中道路尽头,象征着达到某种境界。
  • :佛教教义。
  • 丝毫:一点点,微小的东西。
  • 青蝇:指死后来作吊唁的苍蝇,带有讽刺意味。
  • 十斗:量词,指粮食的数量。
  • 万觞:指大量的酒杯。

典故解析:

  • 青蝇作吊客:意在表现死亡的孤独与无奈,虽有来者,但也只是苍蝇,反映人生的悲凉。
  • 父母身:强调尊重和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体现儒家思想中对父母的敬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佛教哲学与儒家思想,展现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当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生存压力,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呼唤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老和尚的视角,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死亡的哲学。开头提到“山中老衲”,既体现了修行的孤寂,也暗示了对世俗的超脱。接着,通过“石尽趋门知听法”,表现出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与无畏。诗中提到的“为惜丝毫父母身”,则是对生命本源的尊重,强调了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死亡,言辞中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无所谓的态度。“凄凉不必”与“死有青蝇为吊客”形成鲜明对比,青蝇的出现既是对死亡的讽刺,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最后通过“何况身强,十斗能餐酒万觞”展示了生者的力量与生机,强调活着的价值与意义。

整首诗在沉重的主题之下,透出一丝清醒与洒脱,启发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与价值。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死亡的平和态度,使人读后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中老衲,石尽趋门知听法”:老和尚在山中,明白真理在何处,象征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
    • “一发犹存,为惜丝毫父母身”:即使是微小的东西也要珍惜,特别是来自父母的生命。
    • “凄凉不必,死有青蝇为吊客”:不必惧怕凄凉,死亡后仅有苍蝇来作伴,暗含孤独与悲凉。
    • “何况身强,十斗能餐酒万觞”:强调自己身体强健,能够享受生活,展示对生命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死后青蝇比作吊客,形象地表达孤独。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死亡的淡然,结合佛教与儒家思想,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 :象征修行与深思,代表一种孤独的追求。
  • 青蝇:死亡的象征,代表生命结束后留下的孤独。
  • :象征生活的享受与热情,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中老衲”中的“老衲”指什么?

    • A. 年轻的和尚
    • B. 年长的和尚
    • C. 普通人
    •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青蝇”象征什么?

    • A. 友人
    • B. 孤独
    • C. 财富
    • D. 幸福
  3. “十斗能餐酒万觞”表达了什么?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生活的享受
    • C. 对父母的感恩
    • D. 对修行的坚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对生命与亲情的思考。
  • 《登高》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减兰 见月作二首》同样展现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命的反思,但杜甫的情感更为沉重,而卢青山则用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卢青山的诗歌集及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