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编云作队,避人惯在深帘内。
已许相看,却又移灯远翠盘。
腰肢渐瘦,惜春不耐清明后。
莫和秦筝,要听香喉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编云成队,躲避他人习惯待在深帘之内。
已经约好见面,却又将灯光移到远处的翠色盘子边。
她的腰肢渐渐纤细,惜春之情不耐清明后的光景。
不要弹秦筝,只想听那美妙的歌声第一声。
注释
- 编云作队:指的是云彩被编织成队,形容轻盈的景象。
- 避人惯在深帘内:形容习惯躲藏在深帘子后面,显得神秘。
- 已许相看:意指已经约好见面。
- 移灯远翠盘:将灯光移到远处的翠色盘子旁,暗示距离与情感。
- 腰肢渐瘦:形容身材逐渐纤细。
- 惜春不耐清明后:春天快要结束,清明节后更显得不耐烦。
- 莫和秦筝:劝告不要弹秦筝,暗示对音乐的偏爱。
- 香喉第一声:形容嗓音如香气般动人,期待听到的第一声歌唱。
典故解析
“秦筝”源于古代的乐器,象征着华美的音乐;“清明”则是指清明节,春季的象征,意味着生命的短暂和珍惜。整首诗通过对音乐与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音乐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溶,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与优美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与音乐的重视,尤其是在文人圈中,音乐与诗歌常常交织,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沈家歌姬》是一首结合了音乐与春天意象的诗作,曹溶通过对女性歌唱者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娇美与内心情感。诗中“编云作队”生动地描绘了歌姬的轻盈与优雅,仿佛她就如同一片轻云,柔和而不失灵动。接着,诗人提到“避人惯在深帘内”,这种孤独与隐秘的状态,暗示了她对外界的避让,同时也反映了对私密空间的珍视。
“已许相看,却又移灯远翠盘”,这一句表达了期盼与距离的矛盾。虽然有约定见面,但却又因某种原因将距离拉远,令人倍感惆怅。“腰肢渐瘦,惜春不耐清明后”,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最后一句“莫和秦筝,要听香喉第一声”,则是对音乐的倾慕与选择,强调了对嗓音的喜爱,充满了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音乐的执着,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柔而深刻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编云作队:以云彩的轻盈比喻歌姬的优雅。
- 避人惯在深帘内:暗示她习惯于隐匿,给人一种神秘感。
- 已许相看,却又移灯远翠盘:表达了期待与失落的情感。
- 腰肢渐瘦:细腻地描写了歌姬的身材。
- 惜春不耐清明后:对春天的珍惜,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 莫和秦筝:强调对特定音乐的排斥。
- 要听香喉第一声:表达对歌声的期待,渴望聆听最美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歌姬比喻为轻盈的云,形象生动。
- 对仗:句子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表现出对春天和音乐的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歌姬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音乐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轻盈与自由。
- 帘:代表隐秘与保护。
- 春: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秦筝:代表优雅的音乐。
- 香喉:象征动人的歌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筝”象征什么?
a) 传统乐器
b) 生活的悲伤
c) 美丽的风景 -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情感的珍惜?
a) 友情
b) 音乐
c) 爱情 -
“深帘内”体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a) 开放与自由
b) 隐秘与保护
c) 寂寞与孤独
答案
- a) 传统乐器
- b) 音乐
- b) 隐秘与保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杜甫的《春望》:关注春天的变迁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曹溶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但曹溶更侧重音乐与春天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的魅力:形式与内容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