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一 题雁来红,檃栝黄太冲赋》

时间: 2025-01-08 19:57:15

红鹃啼旦。

忽尔霞光教目换。

萎{言邑}堪怜。

根老无花向取妍。

酸心媚叶。

相对吟虫来病蝶。

宛转西风。

修士声名顿撼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鹃啼旦。忽尔霞光教目换。萎言邑堪怜。根老无花向取妍。酸心媚叶。相对吟虫来病蝶。宛转西风。修士声名顿撼中。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鹃鸟在晨曦中啼叫,突然之间霞光映照,令人眼前一亮。生命的衰老令人感到可怜,根部已经老去却仍想争取美丽的花朵。心中酸楚,爱着那片叶子。面对吟唱的虫儿,竟然使得病蝶也来凑热闹。西风轻柔地吹拂,修士的名声仿佛在瞬间被震撼。

注释:

  1. 红鹃:一种颜色鲜艳的鸟,常用来象征春天和生命的活力。
  2. 啼旦:在早晨鸣叫,代表着清晨的生机。
  3. 霞光:晨曦的光辉,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4. 萎言:衰败的言语,暗指生命的无常。
  5. 邑堪怜:城市的景象让人感到可怜。
  6. 根老无花:比喻年老而无花,生命的凋零。
  7. 酸心媚叶:心中充满酸楚,却仍然爱慕那片叶子。
  8. 吟虫:发出吟唱声的虫子,象征自然的和谐。
  9. 病蝶:形容受伤的蝶,暗含人生的苦难。
  10. 宛转西风:轻柔的西风,象征柔情和变化。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的典故不多,但“修士声名”可以理解为对文人或学者的尊重与崇拜,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身声誉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鸟、花、虫等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系列作品常用以抒发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头的“红鹃啼旦”便让人感受到早晨的生机,接着“霞光教目换”则是瞬间的美好,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然而,诗中也暗藏着对衰老与失去的无奈与哀伤,“根老无花向取妍”一句,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酸心媚叶”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更是对情感的依恋。最后,西风的吹拂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力量,仿佛在诉说着修士的声名虽受到震撼,但也在于自然的包容与宽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生命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鹃啼旦:描绘清晨的鸟鸣,暗示新生与希望。
  • 忽尔霞光教目换:突现的美丽光芒,象征瞬息万变的生活。
  • 萎言邑堪怜:感慨城市的衰败与无奈,表现出对生活的反思。
  • 根老无花向取妍:描绘生命的枯萎与对美的渴求,表达内心的无奈。
  • 酸心媚叶:情感复杂,既有对美的爱慕,也有内心的苦涩。
  • 相对吟虫来病蝶: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脆弱交织在一起。
  • 宛转西风:象征变化与柔情,给人以希望与启示。
  • 修士声名顿撼中:修士的名声在变化中显得脆弱,反映社会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根老无花”,将年老与无花相联系,增强表达的力度。
  • 拟人:虫儿与蝶的吟唱与病态,使得自然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红鹃啼旦”和“宛转西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红鹃:象征生命与希望。
  • 霞光:代表美好与短暂的瞬间。
  • 萎言:表达生命的无常与遗憾。
  • 病蝶:象征受伤的生命与脆弱的人生。
  • 西风:代表变化与柔情,带来新的可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鹃啼旦”中的“红鹃”代表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山
    • D. 一种树
  2. “根老无花向取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命的无奈
    • B. 对财富的渴望
    • C. 对友情的珍惜
    • D. 对名声的追求
  3. “宛转西风”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到来
    • B. 变化与柔情
    • C. 冬天的寒冷
    • D. 春天的生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2.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细腻。

诗词对比:

  • 姚华 vs. 杜甫:姚华的作品常以自然意象为主,而杜甫的诗作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研究》:对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全面分析。
  2.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鉴赏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