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道新居二十韵》
时间: 2025-01-19 21:50: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履道新居二十韵
作者:白居易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
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
门闭深沈树,池通浅沮沟。
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
篱菊黄金合,窗筠绿玉稠。
疑连紫阳洞,似到白蘋洲。
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
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
移榻临平岸,携茶上小舟。
果穿闻鸟啄,萍破见鱼游。
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
泛潭菱点镜,沉浦月生钩。
厨晓烟孤起,庭寒雨半收。
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
洛下招新隐,秦中忘旧游。
辞章留凤阁,班籍寄龙楼。
病惬官曹静,闲惭俸禄优。
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
济世才无取,谋身智不周。
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的新居环境和他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描述了新居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西角的履道坊和北头的官河,周围的林园景色优美,秋天的风景如画。接着,诗人描绘了新居的幽静,深沉的树木、浅浅的池塘,青松直插云霄,波光粼粼的水面,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
诗中提到篱笆边的菊花和窗前的竹子,呈现出金黄与碧绿的交融。接下来,诗人想象自己好像到了紫阳洞或白蘋洲,暗示着对自然的向往与幻想。虽然偶尔有僧人和朋友来访,但他们的到来并不频繁。诗人自问是否缺少诗歌的激励,但酒可以消愁。
他在平岸上移动床榻,携茶泛舟,听着鸟儿啄食的声音,看到水面上的鱼游动,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远离尘世的幽远。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晨起的厨房、寒雨中的庭院,以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思考,认为应当好好交流,放下烦恼,享受当下的生活。
注释
- 履道坊:古地名,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 官河:指一条河流,可能与官府有关。
- 深沈树:形容树木高大茂密,遮蔽阳光。
- 浅沮沟:指水流不深的沟渠,表示宁静的环境。
- 菊黄金合:形容菊花盛开,呈现出金黄的颜色。
- 窗筠:指窗前的竹子,常用来形容清雅。
- 紫阳洞: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
- 凤阁、龙楼:古代名楼,象征文人雅士的聚集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涉及社会、人生、自然等多个主题。
创作背景
《履道新居二十韵》写于白居易晚年,他在离开官场后选择隐居生活,诗中描绘了他的新居环境,反映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新居的环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整首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外在世界的超然态度。
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履道坊”与“官河”的地理描述,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居住环境,接着通过“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展现了周围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他通过“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表达了即使生活中有些孤独,但通过诗歌和酒可以找到快乐。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展示了生活的简朴与真实,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的心态。诗的最后,诗人认为“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和当下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新居环境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显示了他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诗人自述新居的地理位置,给人以清晰的空间感。
- 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描绘周围美丽的自然环境,营造出秋天的暖意。
- 门闭深沈树,池通浅沮沟:表现出居所的幽静,深邃的树木和浅浅的水流相得益彰。
- 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描绘青松直立,水面平静的画面,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篱菊黄金合,窗筠绿玉稠:表现出院子里盛开的菊花和窗前的竹子,通过色彩对比增强画面感。
- 疑连紫阳洞,似到白蘋洲:用典故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反映诗人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 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暗示诗歌与酒是他消愁的良方。
- 移榻临平岸,携茶上小舟:展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诗人享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
- 果穿闻鸟啄,萍破见鱼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诗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 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超然于世俗的喧嚣。
- 泛潭菱点镜,沉浦月生钩:运用意象描绘出美丽的夜景,增加了诗的艺术性。
- 厨晓烟孤起,庭寒雨半收:描绘清晨的厨房和寒冷的庭院,表现出生活的真实。
- 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惜。
- 洛下招新隐,秦中忘旧游:表现诗人对新生活的适应与对往日游玩的淡忘。
- 辞章留凤阁,班籍寄龙楼:提及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反映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 病惬官曹静,闲惭俸禄优:表达对官职和俸禄的淡泊态度,显示内心的宁静。
- 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强调通过琴书获得的精神享受,超越物质生活的追求。
- 济世才无取,谋身智不周: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对自我处境的思考。
- 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总结出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重要性,强调当下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到白蘋洲”,用典故比喻理想的生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如菊花、松树、鱼等)表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寿,表现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菊花:象征高洁与纯粹,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月:象征清幽与宁静,增加了诗的意境。
- 鱼:象征自由与活力,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官河”是指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条小路
D. 一片森林 -
填空题:诗中提到“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诗人在寻找什么来消愁?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嘈杂的城市生活。 (对/错)
答案
- A
- 酒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描绘孤独与自然的诗作,风格与白居易的作品相似。
- 《山中问答》(王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白居易的诗更为直白和通俗,王维则更为含蓄和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