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 皇夏》
时间: 2025-01-01 14:4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祀圜丘歌 皇夏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旌回外壝。跸静郊门。
千乘按辔。万骑云屯。
藉茅无咎。扫地唯尊。
揖让展礼。衡璜节步。
星汉就列。风云相顾。
取法于天。降其永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旌旗在外面的仪仗队中飘扬,车队在静谧的郊外门口停下。成千上万的马车整齐地停放,万骑如云般聚集。用茅草铺成的祭坛上,没有任何过错,地面被认真清扫,只有尊贵的仪式得以进行。揖让之间,礼仪得以展现,步伐稳重如同衡璜(古代的一种乐器)。星河齐整,风云相会,仿佛取法于天,愿这盛事可以带来永恒的祝福。
注释:
- 旌:旗帜,特指军旗。
- 壝:古代的车辇,指王公贵族的车。
- 跸:指皇帝或贵族出行时的队列。
- 藉茅:用茅草铺地,表示祭坛的庄重。
- 揖让:行礼的动作,表示尊重。
- 衡璜:一种古代的乐器,象征音乐的和谐。
- 星汉:指银河,象征天上的星辰。
- 风云:比喻变化莫测的气象,象征权势和威严。
典故解析:
- 取法于天:指古人祭祀时,常常以天为法则,表达对自然和谐的尊重,寄希望于天的保佑。
- 永祚:指永远的命运和福祉,企盼国家长治久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581年),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子山,号季明。他擅长诗歌,尤其是骈文,作品常以豪放、雄浑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历史、政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诗歌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反映了对国家安定和美好未来的美好向往。
诗歌鉴赏:
《周祀圜丘歌 皇夏》是一首展现祭祀仪式的古诗,充满了庄重的气氛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如“旌回外壝”、“千乘按辔”、“万骑云屯”等,整体构建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场景,令人感受到朝廷祭祀的庄严与神圣。
诗的开头便通过“旌”、“跸”等词汇引入,营造出一种隆重的氛围,接着转入祭坛的准备过程,强调了“藉茅无咎”和“扫地唯尊”,显示出对仪式的重视和对神灵的敬畏。后半部分则通过“星汉就列”和“风云相顾”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象征着天人合一的理想,以及对长久安定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整齐划一,使用了对仗和音韵的和谐,展示了庾信作为诗人的技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意象,诗歌不仅仅是对祭祀的记录,更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旌回外壝:仪仗队的旗帜在外面飘扬,表明出行的庄重。
- 跸静郊门:车队在宁静的郊外门口停下,暗示着仪式的开始。
- 千乘按辔:成千上万的马车停下,表现出盛大的场面。
- 万骑云屯:众多骑兵聚集,象征着国家的强盛和团结。
- 藉茅无咎:用茅草铺成祭坛,表示对神灵的敬重,没有过错。
- 扫地唯尊:地面被认真清扫,显示出对仪式的重视。
- 揖让展礼:行礼的动作,表明对神灵的尊重和礼仪的庄重。
- 衡璜节步:步伐稳重,如同古乐器,象征和谐与尊严。
- 星汉就列:星辰排列整齐,象征天上的支持与庇护。
- 风云相顾:气象变幻,象征着权势的聚合。
- 取法于天:以天为法则,表达对自然的尊重。
- 降其永祚:愿国家长治久安,象征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千乘按辔,万骑云屯”。
- 比喻:用“星汉”与“风云”比喻国家的兴盛和变迁。
- 排比:通过多个动作的描写,展现仪式的隆重。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繁荣和祭祀仪式的崇敬,表达了对天命和未来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社会及神灵的敬畏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象征权威和尊严。
- 马车:代表着国家的力量和富庶。
- 茅草:象征着祭祀的庄重和虔诚。
- 星汉:象征天上的法则和庇护。
- 风云:象征权力的波动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旌回外壝”的意思是: A. 车队出行
B. 旗帜在飘扬
C. 神明降临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藉茅无咎”是指: A. 祭坛的干净
B. 没有错误的铺设
C. 祭祀的平安
答案:B -
“星汉就列”中的“星汉”指的是: A. 河流
B. 银河
C. 大地
答案:B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文学史》
以上是对《周祀圜丘歌 皇夏》的详细解析和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古诗词。